(3)船舶修造业
按错位发展的要求,立足港口优势,以丰富的水运岸线资源和现有造船企业为依托,积极引进战略性投资者,大力吸纳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大型造船企业落户,推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各种大中型船舶修造,带动形成船舶制造配套体系,提升汕头市建造、修理、改装各类船舶的能力。重点生产中小型船舶、海洋工程船舶、游艇等特种船舶和集装箱以及船舶修理、改装,同时发展与船舶工业相关联的产业和产品,延伸船舶工业产业链,促进船舶修造业跨越式发展,建设船舶修造基地和物流配送中心。大力引进高附加值的特种船舶业、高档游艇、豪华客轮以及船舶配套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等海洋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高速集装箱船、化学品船、散货船关键技术,豪华游船及游艇关键技术,船用低速柴油机设计及制造技术,电力推进系统关键技术,大型船舶设计技术,精细造船关键技术,海洋工程设备用大型锻件锻造关键技术。
(五)实现现代农业、海洋综合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
1.现代农业
构建层次分明、布局合理、主体明确、结构优化、运行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框架,形成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基本能力。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快速通道,培育一批科技成果中试转化基地。开展以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体培训三位一体技术推广模式。
到201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上升到60%以上。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汕头现代农业产业带建设,着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培育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生态林业,重视海洋渔业资源合理利用和治理保护。推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通过科技推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集群化生产经营。研究集成一批农业关键技术,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覆盖率达到85%以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到75%以上,劳动生产率达到18000元/人·年,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农业高新技术产值占农业产值40%以上。研究选育一大批优良动植物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其中动物新品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作物新品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大力推动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蔬菜水果、水产、畜牧、花卉、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的升级扩张。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技术含量。
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改造提升,争取实施新的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包括科技富民强县专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同时创建一批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健康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星火技术产业带和城镇化技术集成应用示范试点。
2.海洋综合开发
构建以海洋资源为基础的产业集群,推进海洋综合开发进程。建设氯碱工程的盐业基地,争取建设大型海上风能、太阳能、波浪能发电场,推动南澳海洋风机建设,推动新兴海洋能源市场化进程。
以高新技术打造现代海水养殖业,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优质的海洋养殖新品种,重点是提高海藻、青蟹、太平洋牡蛎、鲍鱼等环境资源优势品种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开发重点海产品的优势种类,培育引进优良品种,解决目前海产品养殖中存在的良种得而复失、品种混杂、产量和质量下降等问题,确保海产品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一套完整的,由种殖、海区养殖、加工到产品等标准组成的优势海产品产业综合标准体系,推广应用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实现汕头优势海产品生产标准化和规模化。
发展环境友好型的高效益养殖技术,构建高效、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海洋养殖体系,力争建成亚热带海洋农业科技创新和示范基地。推动海洋环境保护科技事业发展,大力推动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海洋环境修复技术的产业化。
3.新农村建设
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支撑引领全市新农村建设,围绕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加快农业信息化、现代化进程,积极发展特色效益农业、都市生态农业、两岸农业合作、特色效益渔业、现代农业流通,推动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普基地)示范工程、农业技术产业化创新工程、农业信息技术创新工程和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
整合利用山区信息化、“金农”工程、“金保”工程、校校通工程、科技信息“直通车”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进一步推进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推动信息资源整合,建成面向农民和各涉农部门的统一综合信息服务和交换平台。建设农村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各具特色的农村信息化应用,并逐步建设统一的农村信息服务门户网站。
选择一批具有较强地方特色和市场优势的名优特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农技站、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信息服务站,进行镇、村信息化示范;结合“公司+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进行农业产业信息化示范;以专业镇、专业市场为依托,进行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示范;配合乡镇体制改革,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管理信息化示范;提高农业龙头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以重点龙头农业企业为示范,推动信息技术在农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管理等环节的广泛应用。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大力推广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在农田水利设施、农田保护生态林等基础设施中的应用,提升农业气象服务的科技水平,增强对台风、洪水等灾害的预报和预防、应急处理能力。加强科技服务网络建设,充分发挥汕头农业科研单位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提高新品种、新技术的效益。进一步推动特色农业园区建设,提升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水平。重视农作物物种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和新品种的选育工作,尤其要注重支持建设潮汕特色优质农产品资源库,对本地原有优良农产品种进行提纯复壮并逐步开发新品种,有计划地引进国内外优良农产品品种,加速各类农产品标准的制订和实施。加强对村镇工业企业和家庭作坊技术需求的调研,及时为这些处于萌芽阶段的企业提供科技服务,促进其迅速成长。重视对散布于潮汕广大农村的小产品、小工艺的调查整理,有选择地进行工业化生产。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农村经济的工业构成和工业人口构成,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建立健全全市农业科技专家联系制度,整合力量,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事相关农业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举办“科技下乡”活动,积极组织汕头大学、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市农科所、市林科所、市水产所等科研机构以及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技术中介机构等民间组织的农业科技专家,开展科技咨询、农村实用科技推广示范活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
4.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推动城乡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技术发展,加强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开展典型工业园区物质循环利用率监测、分析,提高土壤污染高风险区及其污染修复技术的水平,重点是农田土壤污染综合控制与防治技术、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等,加强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与能源化综合利用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推动水污染防治,解决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水污染治理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城镇污水处理关键技术,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与化学品污染防治,推广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技术以及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理技术,建立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收集、运输、处置的全过程环境技术体系和信息系统。
(六)大力推动社会发展各领域科技进步,为幸福汕头提供技术支撑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水平和对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能力,解决影响居民健康和疾病的重大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需求,为幸福汕头提供科技支撑。
1.提高社会安全水平
建设现代化的城市安全防控体系,重点建设智能监控和报警系统,建立安全管理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建成以区域整体为对象的综合安全体系,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救援保障体系。
2.提高防范自然灾害的能力
加强防风、防涝、防海潮、防雷电、防震和消防等主要灾害防御技术研究,建立城市灾害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和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提高汕头运用高新技术监测、预测和抵御灾害的能力。
3.加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规划
开展辖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布局,形成陆域-海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架构。高起点进行城市中心区规划,适度超前合理规划次中心区。充分重视城市科技创新设施的空间布局,全面提高城市体系的综合服务功能。
4.提高城市管理能力
推进无线城市建设,开展城市基础资源数据的勘测、收集、集成、发掘、应用工作,提高城市管理综合能力。运用科技手段解决行车难问题,启动城市交通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基于物联网的城市综合管理网络。推动地下空间规划、管理和利用的科学化。
5.提高医疗卫生水平
实施常见病控制工程、医疗卫生安全保障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工程、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发展工程与卫生信息建设工程,为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提供科技支撑。
(七)完善科技产业发展布局
从广东省的总体科技产业发展布局的角度出发,按照广东省科学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对粤东地区的定位,积极成为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地区和石化、钢铁和能源等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依托产业转移园、特色产业集群等创新载体,突出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以建材、矿产和农产品生产为主的特色产业,加快石化、钢铁和能源等主导产业的发展,推进相关产业工程中心和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从汕头市科技产业发展布局的角度出发,按照“东西扩延、南北对称、中心带动、区域协调”的要求,以“一市两轴四组团”和中心镇及技术创新专业镇的格局统筹科技资源和科技力量,强化科技“主中心”的集聚辐射功能,实现“主中心”带动“次中心”的发展,构筑科技发展的中心组团、副中心组团、中心城镇有机结合、优势互补的沿海城市科技走廊。到2015年,建成符合汕头市“一市两轴四组团”总体空间格局的科技产业发展布局。
1.强化中心城区的科技创新和科技综合服务功能
提高中心城区的科技综合服务功能。加强中心城区科技创新制度环境、政策环境、资源环境、文化环境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金融、商务会展、法律服务、科技研发和检测、科技咨询、科技中介、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科技服务基础建设,使中心城区成为粤东地区科技服务功能最强的区域。
--金平区重点打造全市科教文卫中心区,以先进制造业、食品加工、文化创意、现代流通、医疗卫生、生物医药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
--龙湖区重点打造高新技术研发和营销基地,发展新兴产业,以高端电子信息、环保产品、新光源、太阳能光伏、生物医药、服务外包、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为重点发展方向。
--濠江区重点打造现代化临港装备制造业基地、战略性产业基地、科技职业教育基地,以海洋产业、船舶修造、电子信息、科技职业教育为重点发展方向。
2.加强四大组团的科技综合服务能力建设
按照城市副中心、城市组团发展龙头的定位,高起点规划建设澄海、潮阳、潮南、南澳三区一县,大力扶持和发展一批带动能力强的中心城镇,促进产业经济集约发展,全面提升澄海、潮阳、潮南和南澳作为中心城区“辅城”的服务功能,促进第二、第三产业向中心镇区集聚,成为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带动周边城镇及农村的科技发展。
--澄海区重点打造传统优势产业提升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以动漫玩具、工艺毛衫、新材料、精细化工、五金机械、创意产业为重点发展方向。
--潮阳区重点打造特色轻工产业、区域能源基地、生态经济带和现代物流基地,以针织内衣、绿色电力、文具用品、音像制品、五金电器和循环经济为重点发展方向。
--潮南区重点打造特色轻工产业、生态都市农业基地、海洋经济示范区,以数码电子、文具用品、纺织服装、精细化工、生态效益农业、海洋产业为重点发展方向。
--南澳县重点打造海洋生态经济区、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和生态岛,以海洋产品精深加工、新能源为重点发展方向。
3.强化科技园区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的载体作用
加速发展高新区、金平民营科技园、龙湖民营科技园和汕头软件园,使之成为科技自主创新和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平台。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强化宏观调控手段,引导产业聚集方向,建立高效能的产业组织体系,构建产业生态系统,做大做强园区特色经济。充分利用国家火炬计划汕头光机电产业基地、国家装备特色产业基地、广东省火炬计划金平印刷包装特色产业基地的科技政策优势,发挥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的经济产出、科技创新、产学研合作以及人才聚集功能。
4.加强中心镇和技术创新专业镇科技服务能力建设
配合关埠、谷饶、和平、两英、陈店、陇田、莲下、东里、隆都等中心镇的规划建设,推行城镇建设技术,重点是城镇规划与设计、生态与环保设施、新型建材、新能源、高端电子信息产业等应用技术;推行城镇管理技术,重点是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流动人口管理以及城市治安、维护稳定、交通管理等领域的应用;推行社会公共服务技术,重点是公共卫生、环境保护、教育水平提升等技术。通过先进实用技术在城镇的集成应用,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及生产要素在城镇集聚,促进城镇健康发展,增强辐射力和集聚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我市中心镇的综合竞争力。
加快技术创新专业镇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建设。以镇村为单位的产业聚集在我市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已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的专业镇。为加速推动专业镇由产业聚集向产业生态系统转化,打造产业链,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增强产业竞争力,要加速建设专业化的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平台,满足专业镇企业对科技创新、研发、科技服务的需求。
(八)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
深入贯彻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动科技发展与知识产权全面融合,努力提升行业、区域和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着力将科技优势转化为知识产权优势,大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不断提高知识产权的质量和数量,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积极推动拥有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提高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推动重点产业(集群)建立知识产权联盟,强化知识产权服务,发展和健全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培育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科技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