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汕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汕头市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汕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汕头市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汕府办〔2012〕81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汕头市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业经第十三届9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汕头市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

汕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四日

  汕头市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汕头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汕头大跨越、大发展的五年,是建设幸福汕头的关键时期。汕头市经济大发展大繁荣的前景,为汕头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预示着汕头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进入了全面发展的历史阶段。为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科技资源、引导科技市场资源、整合全社会科技资源的职能,扩大汕头科技资源总量、快速提高科技资源增量,有效发挥科学技术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城乡建设有序开展,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方面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根据《广东省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一五”规划》和《汕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形势
  (一)“十一五”期间的成就回顾
  “十一五”期间,汕头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汕头市“十二五”时期科技跨越式发展和自主创新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1.“十一五”是汕头市科技支撑与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较为显著的五年。
  --高新技术产品持续稳定增长。2006年以来,全市高新技术产品数量、产值及其占工业总产值比例逐年增长。高新技术产品数量从400个增加到2009年的480个;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从229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403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从2006年的15.58%,提升到2009年的17.98%,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经济的地位逐渐提升。
  --科技型企业队伍进一步壮大。“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增市级以上民营科技企业141家,其中省级民营科技企业82家;新增按2008年新标准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10家;国家和省启动创新型企业试点和认定工作后,有3家企业被确定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7家企业被确定为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其中有10家企业通过试点评价,被认定为广东省创新型企业。截至2010年底,全市拥有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3家、省级创新型企业10家、累计列入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7家、高新技术企业110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314家、市级民营科技企业685家。全市已初步形成在技术创新中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创新型企业群体,涌现出超声电子、东风印刷、光华科技、金刚玻璃、奥飞动漫、华兴冶金、东方锆业、金明塑胶设备、西陇化工、南洋电缆等一大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高新技术企业。
  --科技创新集群效应开始显现。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了印刷包装、轻工装备制造、输配电设备、智能玩具制造、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产品、食品、精细化工等特色优势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环保节能等产业也在逐步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我市科技园区初具规模,汕头高新区、民营科技园、软件园、农业科技园等科技园区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成为我市培育科技型企业的重要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技术创新的聚集地。截至2010年底,金平民营科技园已形成了轻工装备制造、印刷、食品、输配电设备、精细化工五大支柱产业;龙湖民营科技园形成了光机电、电子信息、输配电设备制造、生物技术等特色产业。汕头软件园汇集了我市软件产业的主要开发力量,其中医疗信息化产业特色显著。高新区、汕头国家电动汽车试验示范区、农业科技园也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我市特色产业基地和专业镇快速发展,其中印刷包装业年产值超60亿元,已成为全国三大包装装潢印刷集散地之一;澄海的玩具制造业,年产值超过140亿元,荣获“中国玩具礼品城”称号。全市被批准认定的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4家、广东省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2家。全市有27个镇(街道)被省科技厅列为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单位,占全省277个专业镇的10%,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影响大、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2.“十一五”是汕头市科技发展和自主创新稳步发展的五年。
  --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为适应产业和企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搭建了一批产业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了一批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为产业和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围绕科技信息、技术咨询、技术推广、知识产权、产品检测、人才培训等,推动建设了一批科技中介和服务机构,为产业技术创新提供良好服务。以汕头生产力促进中心为核心的生产力促进网已初步形成,成为科技服务的有生力量。
  --产学研合作体系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全市有300多家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广泛的科技合作关系,有效地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在汕头的推广转化,促进了行业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大力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我市共建行业公共创新平台。市科技局、金平区人民政府、汕头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共同发起建设汕头轻工装备研究院,组建广东轻工装备公共科技创新平台,促进广东省特别是粤东地区轻工装备制造行业的自主创新、产品的升级换代和科技服务。此外,还启动建设由澄海区与中科院广州电子技术研究所共建的“玩具快速成型技术服务公共平台”,该平台的建设,对于研究和解决澄海玩具产业面临的新产品研发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促进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技术层次明显提高。2006年至2010年,全市共有692个项目列入国家或省科技发展计划,共获科技扶持资金19212万元。
  --专利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2006年至2010年,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29013件和17426件,列全省第六位,粤东各市第一位。
  --科技成果取得跨越式发展。2006年至2010年,全市共取得科技成果307项,其中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有6项,国际先进的有37项,国内领先的有95项,国内先进水平有95项;全市评定市科技进步奖239项,获省科学技术奖60项(其中二等奖18项、三等奖4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省科技进步奖数量和等级在全省列第四位,在粤东地区列第一位。
  (二)“十二五”时期科技发展的基础
  1.自主创新的社会基础已经初步具备
  “十一五”期间,汕头社会发展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自主创新的社会基础得到不断加强。全社会学习科学知识的意识不断加强,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全民科技素质明显提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深入人心,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得到普遍认同,遵循客观规律的科学思想、适应时代要求的开放与改革创新观念已经成为区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组织各个层面运用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指导工作的能力大幅度提高。科技体制架构进一步完善,从事科学知识普及、技术研发、成果引进和产业化的创新服务体系在快速发展。
  2.自主创新的经济基础较为坚实
  “十一五”期间,汕头经济系统整体进行了重大调整,经济资源和产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业经济迅猛发展、第三产业调整加速、第一产业协调发展,区域经济的资本有机构成大幅度改善,三次产业格局的变化和三次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科学技术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需求,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作用不断增强,政府宏观调控科技资源的力度和效率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在支撑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中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和一定程度的突破,汕头的社会生产力结构较大幅度提升优化,产业界自主创新意识增强、科技投入势头较为强劲,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表现出崭新的面貌,这些都构成了“十二五”期间科技发展的经济基础。
  3.自主创新的服务环境不断完善
  “十一五”期间,汕头城乡建设相对稳定,自主创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级政府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加大在科技发展方面的政策倾斜和财政投入,显著提高了区域对自主创新的服务功能。一是全面加大了信息通讯能力建设,无线汕头、智慧汕头等重大信息项目先后启动,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动科技信息有效及时的传播。二是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构建了“一核两轴四组团”的特区城市发展格局,为科技产业发展布局提供了依据和前提。三是制定并落实了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用地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各类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四是全面扶持建设汕头高新区、汕头软件园、金平民科园、龙湖民科园等科技园区,产业集群不断聚集扩大、特色产业稳定提升层次。五是加大投入力度,改善科技管理和科技服务部门的工作条件,科技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六是汕头城乡生态环境系统整体保持稳定,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城市的生活、生产功能区建设得到加强,丰富多彩的特色生态示范区、绿色社区建设不断发展,形成了明显的区域生态环境比较优势。
  4.自主创新的政策基础得到了强化
  “十一五”期间,汕头政府宏观调控科技资源能力全面提升,政府运用政策调控、财政资金调控、行政调控等有力措施,创造了良好科技发展环境,取得了显著的科技发展成效。一是加强和深化区域科技发展调查研究,明确区域科技增长极,促进区域科技协调发展。开展有关现代农业、海洋综合开发的系统科技发展调研工作,形成完整现代农业、海洋产业整体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开展和完成了包装机械装备制造业、食品产业、玩具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软件产业、造船修船业、风力发电、光盘产业、LED产业、海藻产业等十几个产业的科技发展调研。通过调研,明晰了政府宏观调控科技资源的区域、产业、产品对象构成和重点任务。二是政府宏观调控科技资源的能力和手段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形成了由法律手段、政策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手段和服务手段构成的有机统一的宏观调控系统。三是市、区县政府财政科技投入有所增加,中央政府和省政府财政科技资金大幅增加,有效地发挥了宏观调控资源作用,对引导企业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提高企业资本技术构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市、区县政府大力建设科技园区、科技专业镇,打造产业科技服务平台,促进产学研合作,对汕头相关产业专业分工、提高产业关联程度、强化产业组织效能、构建产业链起到了催化作用。四是形成了高效的对外科技交流合作网络,对外科技交流合作网络效能明显提升,加强与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国家有关产业协会的合作取得显著成效;加强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对外科技合作为满足汕头技术需求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新产品、新技术大量引进并实现产业化,成为汕头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过“十一五”的奋斗,汕头科技在各个领域实现了全面进步、在重点领域实现了质的飞跃,为“十二五”的科技发展打下了体制、机制、人才、装备、产业、资本等全方位的坚实基础。
  (三)“十二五”时期科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十二五”期间汕头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处于整体追赶、重点领域实现超越的历史阶段。从国内外发展环境和趋势看,全球复苏势头强劲,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深入发展,以低碳、新能源、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主导的新兴科技将引领全球科技发展的方向。汕头被明确纳入国家主体功能区重点开发领域、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广东省建设海洋强省试点城市,这为汕头市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对汕头市科技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十二五”期间,汕头市科技发展将面临巨大的挑战。第一,随着竞争的加剧,对高新技术、前沿科技的垄断会加强,具有自主创新优势的区域会加强对创新成果的利用和转化,我市直接获取高新科技的难度将空前增大,核心技术以至先进技术引进日趋困难。第二,省内兄弟城市尤其是珠三角城市发展迅猛,人才引进已经形成规模效应,我市引进项目、技术、人才等面临激烈竞争。第三,我市科技实力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显得很弱,未能适应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与珠三角城市相比,差距较大。传统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研发能力不强,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偏少。2010年我市发明专利申请675件,占全部申请总量的7.04%,与全省26.73%的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每10万人年发明专利申请只有13.13件,远低于全省39.61件的平均水平。第四,科技发展创新体系有待完善,科技创新资源匮乏,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缺乏强劲支撑。科技服务机构与中介机构仍不健全,其服务功能、服务水平也尚未完全适应企业技术服务的要求,尤其是缺乏服务于产业发展的公共创新平台。本地高校、科研机构偏少,缺乏先进的高端研发设备和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及地理因素,我市对外部科技资源的吸引力偏弱,整合、配置科技资源的能力有待提高。第五,科技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和分布不合理,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严重缺乏。高层次创新人才匮乏,拔尖人才和领军人才严重不足,是我市人才发展的瓶颈和短板。我市急需一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专门人才,既包括引领和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现代产业人才,也包括在教育、医药卫生、防灾减灾等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专业人才。第六,尚未形成良性、科学的科技投入体系,我市财政科技投入依然偏低,对自主创新的带动力不强。我市的中小科技企业,普遍面临融资困难、研发投入不足的局面。虽然市政府大力引导社会资本加大科技投入,但是中小企业科技投融资和担保机制还未建立,中小企业融资难、研发投入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汕头市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扬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特区精神,以建设创新型汕头为目标,以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产业创新为动力,推动科技资源均衡配置,加快科技产业发展布局,优化科技产业结构,改革制约科技发展的体制机制,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着力提升汕头高新技术的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以科技发展推动幸福汕头建设,为汕头市在“十二五”期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