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培育中心镇。在150个省扩权强镇试点镇的基础上,再选择50个左右中心镇培育。到2015年,镇建成区道路网密度合理,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污水、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教育、文化、卫生、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形成产业特色明显、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完善、人居环境良好的中心镇。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一批小城市。
--大力开展村庄整治。在大别山连片扶贫攻坚地区、重点景区、农村危房改造集中点、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村、历史文化名村、产业特色村及其他具备条件的中心村,组织开展“万村整治”工作。到2015年,整治村做到“一村一规划”,实现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和公共设施配套化,促进居住环境逐步改善。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提升中心城市承载力和改善人居环境行动计划。
1. 健全规划体系。
--加快编制总体规划。设区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期限至2030年)已启动编制但尚未完成的,要加快修编;尚未启动的,要尽快开展评估,按法定程序组织编制。总体规划需国务院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期限至2020年)尚未批准的,要抓紧完善规划内容。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2012年底前,设区市要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科学划分中心城区管理单元,编制近期建设区域单元管理图则。没有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规划条件的地块,不得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编制专业规划。2013年底前,设区市编制完成中心城区市政道路、公共交通、市容环卫、园林绿化、污水处理、电力、燃气、供水等基础设施规划,教育、医疗、科技、文化、体育、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以及环保、人防、消防、防洪、排水、抗震、通信等安全保障设施规划,为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提供专业规划保障。
--建设规划展示馆。按照经济、适用、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建设规划展示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突出地方特色,反映城乡历史演变,展示发展蓝图。2013年底前,设区市都要建成规划展示馆。
2. 加快公共设施建设。
--突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机场、高速公路、城市(城际)轨道交通等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城市与周边地区快速交通网络。2015年底前,设区市完成城市出入口、外环路和大型换乘中心建设,实现城市交通、城际交通之间各种交通方式的“零距离换乘”。加快城市道路及交通设施建设,完善主次干道及支路网络,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推进静态交通设施建设,新建住宅小区、大型活动场所和大型公共建筑应足额配建停车设施。坚持公交优先,完善公交网络,有条件的城市建设快速公交系统。结合城市绿道、社区绿道建设,完善自行车、步行等慢行交通系统。到2015年,设区市中心城区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6.5平方米以上、路网密度达到4公里/平方公里以上、市民出行公交分担率达到25%以上,努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统筹城市工程管线建设管理,实施地下管线综合管沟建设示范工程,保障各类管线安全运行。推进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完善防洪排涝体系,提高城市排水能力。加快城市人防、消防及抗震救灾设施建设,增强综合防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