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按照“三改一化”的要求,因地制宜、分步有序地开展“宅基地换房”,推进大田镇、太平镇、中塘镇等一批示范小城镇建设。实施农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的“三区”联动发展,壮大街镇经济实力,保障小城镇居民安居乐业。参照城市居住社区标准,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强化社会管理,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尚不具备农村城市化、城镇化条件的农村区域,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尽快建立健全基础设施,探索农村长效管理机制,完善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逐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按照“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的改革方向,推进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由“共同共有”向“按份共有”转变,培育发展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完善农用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探索成立街镇(村)农用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心(所),建立科学合理的流转价格形成机制和公开透明的价格发布机制。在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稳步实施以居住地划分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的户籍登记制度。
(九)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积极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
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实施大集团战略,打造15家以上资产超百亿、5家以上资产超千亿、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促进国有资产向优势企业、重点行业聚集。优化公用事业资源配置,规范发展政府投融资和开发建设平台,有效防范投资风验,整合组建新区公交、商业等行业集团。加大国有企业资本运作力度,鼓励企业上市发展,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率,加强与央企对接。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的建设。完善新区统一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建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和薪酬管理办法,探索建立公共资源交易体系。
营造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公平环境。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完善特许经营制度,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金融服务、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等领域,引导国有企业有序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为民营经济发展腾出空间。完善财税、融资、工商、土地等政策支持体系,提供优质高效的“保姆式”服务,鼓励和保护民营企业依法平等参与市场竞争。支持民营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质量、品牌意识,提高市场竞争力。培育和引进民营龙头企业和民营经济领军人才,带动形成民营企业集群。
(十)深化社会管理创新和公共服务改革
以推进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区建设为重点,深化社会领域改革创新,全面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夯实基层基础,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努力实现社会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完善新区、功能区、街镇综治信访中心和村居综治信访服务站,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构建公、检、法、司、信访互动的综合调解格局。落实涉法涉诉信访终结制度,加大司法保障力度。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应急联动指挥机制,切实提高突发事件的监测预报和处置能力。加强对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建立完善政府、工会、企业、职工四方联动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