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区域:市、县城区及其近郊区域、工业集中区是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的重点区域,其中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钦州市河东工业园区是重点整治区域。各县区要建立区域协作机制,加强县区之间致酸物质远距离输送的联防联控协作,制定本辖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方案,建立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管机制。
防控重点:对大气主要污染物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进行重点联防联控;重点加强火电、钢铁、有色、石化、水泥、化工等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加强上述行业重点企业的污染物减排工作;着重解决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可能照成的酸雨、灰霾和光化学烟雾污染等问题。
三、工作任务
(一)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
1. 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加强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控制重点行业、产能过剩行业和高耗能、高污染、高资源(“两高一资”)行业的产能扩大。建立产业转移环境监管机制,提高大气污染物排放产业转入的环境准入门槛,加强产业转移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监管,防止污染物转移。对重点区域开展大气环境容量测定与核算工作,并将相关成果作为环境管理的依据。
2. 优化区域工业布局。重点区域的市城区和周边地区,原则上禁止新建和扩建钢铁、有色等大气重污染项目。
3.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编制和发布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落后的设备名录,制定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方案,落实年度目标任务,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能力,鼓励企业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改变产业的耗能结构。控制煤炭消费增量,促进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
4. 深入推进重点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加大清洁生产技术推广力度,加大清洁生产资金引导。通过清洁生产技术示范,鼓励企业使用清洁生产先进技术,加强对“双超双有”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管理,定期公布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和验收的重点企业名单。
(二)加大大气污染物减排力度
1. 巩固电力等行业减排成果,推进二氧化硫全面减排。电力行业强化脱硫设施的升级改造和运行管理,已投运的脱硫设施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或实际燃煤硫份超过设计硫份的机组实施脱硫设施更新改造,提高火电机组综合脱硫效率。依靠科技创新,加大有色冶炼、钢铁、石化、陶瓷等行业的二氧化硫治理工作力度,加快有色金属行业生产工艺设备更新搞糟,提高冶炼烟气中硫的回收利用率,二氧化硫含量大于3.5%的烟气应采用烟气制酸或其他回收方式回收烟气中的硫,低浓度烟气和制酸尾气排放超标的必须进行脱硫处理。推动工业锅炉脱硫工作,以热电联产或清洁能源替代小型燃煤锅炉,规模在35蒸吨/小时、二氧化硫排放超标的燃煤锅炉实施烟气脱硫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