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单独或者会同相关单位编制地名详细规划及地名专项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七条 地名规划应当以城市规划为依托,遵循局部与整体相衔接、新区规划与老区优化相结合、规范通名与优化专名相协调、传承地名文脉与创新文化理念并举的原则。
第八条 地名总体规划应当以城市总体规划明确的内容作为规划依据,编制内容应当包括:
(一)构建城市地名系统;
(二)明确地名区块空间布局及命名指引;
(三)拟定规划的轨道交通线、快速路、主干路、立交桥、隧道名称;
(四)拟定主要的城市公园、大型公共广场等城市公共空间名称;
(五)制定老地名及历史地名的保护原则、保护名录及保护措施。
第九条 地名详细规划可以结合城市规划同步编制,也可以根据需要单独编制。编制内容应当包括:
(一)为规划区范围内现状道路、桥梁、隧道、地下人行通道和城市公园、大型公共广场等编制地名梳理方案;
(二)为规划区范围内规划的城市道路、桥梁、隧道、地下人行通道和城市公园、大型公共广场等命名;
(三)根据需要对本规划区范围内其他地名进行梳理。
编制法定图则等城市规划时涉及前款规定地名详细规划专项内容的,应当同步征求相关部门和公众意见。
第十条 地名规划的编制及批准应当符合下列程序:
(一)依据城市规划,在现状调研基础上形成地名规划草案;
(二)征询相关职能部门、社会团体、专业协会意见,必要时就地名规划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专家评审;
(三)将地名规划草案进行公开展示,征询公众意见。公示的时间不少于30日;
(四)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将地名规划草案上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五)地名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于30日内在其官方网站和本市主要新闻媒体上予以公布。
第十一条 修改地名规划,应当按照地名规划制定程序进行。但涉及地名规划局部内容调整的,由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充分征询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意见后确定;涉及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市级大型公园等重要名称调整的,由地名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拟名并按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程序报市人民政府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