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立包括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在内的突发公共事件快速发布与信息共享平台,完善手机短信(彩信)、手机小区广播发布、手机WAP网站、热线电话、气象网站、电子显示屏、江苏有线数字电视插播、中国气象频道预警信息制作插播、广播电台插播等发布系统。建立与国家和13个地级市相衔接的省级预警信息发布中心。
3.气象灾害科学实验与数据处理中心。建设省级气象信息网络中心,建立核心万兆、桌面千兆的高速局域网络系统及气象专线备份网络。建设综合性能稳定、浮点峰值运算能力达20至50万亿次的高性能计算系统。建成南京交通气象、雷达气象与强对流天气重点实验室,建设数值预报释用实验室。
4.省级气象装备保障与计量检定系统。建立全省气象技术装备运行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网络;建设强风观测设备检测系统;建成省级移动式检定系统,兼顾与之相配套的市级应急移动检定系统建设;建设省级气象物资储运库;建设省级雷达等大型设备综合维修测试平台。
5.气象灾害预警与应急中心业务用房。建设气象灾害预警与应急中心,完善相关基础条件设施。
(二)江苏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针对当前农业仍然是最易受天气气候条件影响的脆弱行业,农村仍然是气象灾害防御的薄弱地区,农民仍然是最需要提供专业气象服务的弱势群体的特点,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服务江苏农村改革发展。
1.新型农业气象观测网。升级改造我省现有的国家农业气象试验站、国家农业气象观测站;新建或改建一批多要素乡村自动气象站、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在徐州、兴化、镇江、金坛,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特点和地域特色,初步建成新型农业气象试验研究观测网;新建宿迁、高邮等7个特色农业观测的省级农业气象观测站;在沿海滩涂湿地、太湖、洪泽湖等湿地开展生态气象观测,在原有农业气象观测网的基础上增加观测项目,建设4个生态气象观测站。
2.粮食安全气象保障系统。服务《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在江苏的实施,建立异常天气气候条件下粮食产量动态监测和综合评估的决策服务系统,完善主要农作物动态产量预报系统。制定江苏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标准,编制主要农作物布局的气候区划。建设人工影响天气综合探测系统、人工影响天气空-地催化系统、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作业效果评估系统。在苏北、沿海和环太湖地区建立人工影响天气综合基地。
3.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建立农业气象要素观测预报产品、农村社会经济背景信息、农业气象灾情等为一体的农业气象服务信息综合数据库。建立农业气象各种业务产品和信息加工、集成制作的业务平台。完善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的动态监测、预警与影响评估业务系统。建设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系统。建设中国天气网县级站。
4.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联合农业、水利、民政等部门建立覆盖全省农村的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应急平台。完善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进村入户的农村气象灾害预警发布网络。联合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在乡镇建立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农村防雷示范工程和中小学雷电防护示范工程。建立由气象科普馆、农村气象科普宣传栏、乡镇信息员互为补充的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体系。
5.中小河流治理及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警。新建或改建一批多要素自动气象站、GPS/MET观测站,新建边界层风廓线雷达、对流层风廓线雷达,规划新建S波段多普勒雷达、形成关键区域的双雷达业务观测,新建移动C或X波段多普勒双偏振天气雷达、全闪电定位仪,建立卫星遥感生态监测地面校准监测站,新建生态环境气象观测设施。在全省国家级气象台站建设新型自动气象站。建设省级海量存储系统,建立全省统一的实时降水的监测分析、短时强降水临近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建立地质灾害气象条件等级预报、气象环境评估及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系统。
6.洪泽湖流域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建设完善以淮安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为主体的流域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网,增加主航道、船闸、避风港等重点区域的全要素自动气象观测站。布设水面气象观测站,构建流域气象监测信息处理中心,建立精细化预报系统和预报预警服务业务平台,建设洪泽湖流域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
(三)江苏城市群及南京青奥会精细化气象服务工程
针对长江三角洲北翼核心区(苏南及沿江)城市群、沿海地区和苏北腹地新城市群发展战略和2014年南京青奥会气象保障服务需求,大力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保障能力建设,服务江苏城市群发展及南京青奥会。
1.城市群气象综合探测系统。完善布局科学、功能先进的城市气象灾害探测系统。建设城市近地层通量、湍流观测塔。新建大气电场仪。建设13个城市辐射、温室气体、霾观测站。在南京、徐州、射阳三个探空站开展国产卫星定位高空气象探测业务和高空气象探测自动放球系统试点。对现有新一代天气雷达进行技术改造,新建实景天气监测站。在城市群中心城市及重要城市加密自动气象监测站,站网密度达5公里左右。在城际高速公路建设间距为10公里的交通气象监测网。在南京、徐州、淮安、无锡等大中城市建设激光雨滴谱仪、多通道微波辐射计、激光雷达。开展云能天自动化观测,实现国家级气象台站地面观测自动化。
2.精细化气象预警预报系统。建立实时高效的现代化的气象信息收集分析处理系统,利用国内外中小尺度天气预报先进理念和技术,加强多源资料的融合应用和数值预报产品释用,建立气象及其次生灾害定时、定点、定量的精细化预报、预警系统,提供每小时水平分辨率为3公里的精细化天气预报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