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我市现有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加快配套管网建设,强化脱氮除磷和污泥的处理处置。以我市新区、产业集聚区和重点人口大镇等为重点,推进马头岗二期、南三环、郑州国际物流园区、双桥等城市污水处理厂和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郑州航空港区)、马寨工业园区等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到2015年,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90万立方米/日以上,使城镇污水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污水处理达到一级A标准。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管理,提高污泥无害化、减量化、稳定化、资源化利用率。10万吨/日规模以上的污水处理厂,应因地制宜地采用土地利用、污泥农用、填埋、焚烧以及综合利用等方式,对产生的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置。到2015年,全市所有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置。加快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推动现有生活垃圾处理场的扩容改造,全面完成县(市、区)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设施建设,逐步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开展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窑协同处理生活垃圾试点,积极推进荥阳天瑞等水泥企业处理生活垃圾试点工作,到2015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加强产业集聚区主要污染物实时监测监控,重点在以有色、建材为主导产业的集聚区新建空气自动监测站。各县(市、区)、管委会要切实承担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的主体责任,严格城镇垃圾、污水处理费征收和管理。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各企业要承担本单位污染治理和资金筹措的主要责任。
(五)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所需资金主要由项目实施主体通过自有资金、金融机构贷款、社会资金解决。为确保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完成,“十二五”时期,市政府将加大节能减排资金投入,市财政每年安排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采用“以奖代补”、“以奖促治”等方式,引导和支持节能减排项目。每年奖励扶持100个左右的节能减排项目建设。支持范围主要包括: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工业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节约和替代石油、节电、节水、节材等节能技术改造,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超低能耗建筑等示范工程;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节能示范改造、节水节电示范工程等;大型商场、超市、饭店节能示范工程;节能环保产品生产、循环经济、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示范项目;电力行业脱硝治理、非电重点行业脱硫脱硝、城市污水达标排放、工业企业深度治理、燃煤锅炉拆除改造等重点环保工程。对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每年由市政府统一安排进行表彰奖励。县(市、区)要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本地区节能减排项目建设。
七、深入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
(一)抓好工业节能减排。重点推进电力、煤炭、有色、钢铁、化工、建材、造纸、纺织、印染、食品加工等行业节能减排,明确目标任务,加强行业指导,推动技术进步,强化监督管理,创建一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在我市有色、钢铁、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建设一批企业能源管理中心,提高能源管理信息化水平。实施工业和信息产业能效提升计划。推动信息数据中心、通信机房和基站节能改造。推广分布式能源,支持郑州新区对现有燃煤供热、发电项目进行升级改造,并优化布局建设燃气供热、发电、制冷三联供项目,积极开展智能电网试点。制订发布“两高”行业节能减排技术规范。对造纸、印染和化工行业实行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控制。对火电行业实行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新建燃煤机组全部安装脱硫脱硝设施,现役单机容量2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全部加装脱硝设施,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要进行更新改造,烟气脱硫设施要按照规定取消烟气旁路。对钢铁行业实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全面实施烧结机烟气脱硫设施改造,新建烧结机必须配套安装脱硫脱硝设施。强化水泥、煤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治理,新型干法水泥窑实施低氮燃烧技术改造,配套建设脱硝设施。“十二五”时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24%。
(二)强化建筑节能降耗。制定并实施我市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从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监督、法规、制度、技术、标准等方面全面推进建筑节能。按照相关要求,重点抓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从建筑节能市场准入、建筑节能设计专项审查、建筑节能专项验收和房屋销售等关键环节入手,凡达不到相关节能标准和规范的,一律不得竣工验收备案。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销售房屋时,应在房屋买卖合同、质量保证书和使用说明书中载明所售房屋的节能措施、保温工程保修期等信息。积极推进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实施“节能暖房”工程,到2015年,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面积60万平方米;加强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一体化、规范化、规模化应用,可再生能源应用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30%以上;推广智能楼宇节能控制系统,健全市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逐步推进高耗能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大力推广复合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保温结构体系,加快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产业,市区新型墙材应用比例力争达到新建建筑总面积的100%。“十二五”期间,严格执行民用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50%设计标准。加强城市照明管理,严格防止和纠正过度装饰和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