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和培育饲草加工龙头企业6家以上,全省年加工饲草能力达到15万吨,实际生产量达到10万吨以上。扶持和培育年产1万吨以上饲料加工龙头企业7家以上,全省年单班饲料加工能力达到65万吨,实际生产量达到45万吨,年贮备抗灾饲料1万吨以上。农作物秸秆利用率由现在的30%提高到70%以上,年加工利用农作物秸秆100万吨以上。
三、重点工作任务
(六)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依据各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和资源、区位优势,全省饲草料产业布局为东部饲料生产加工区、环青海湖饲草生产加工区、柴达木豆科牧草生产加工区和青南防灾饲草生产区。东部地区通过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积极推行粮食、经济、饲草作物三元种植结构,推广应用高产优质一年生禾、豆饲草和早熟玉米品种,扩大草田轮作和复种饲草规模,提高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率,大力发展饲料工业,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饲草料在满足当地养殖业需要的同时,部分调往牧区多灾易灾地区;环湖地区大力推广优质高产一年生禾、豆混播牧草和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品种,形成规模化的牧草良种和饲草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满足本地和青南地区的防灾抗灾需要;柴达木地区以种植苜蓿等豆科牧草为主,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豆科牧草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提高豆科牧草产品供应能力;青南地区调整粮草种植结构、压缩青稞种植面积,增加种植以优良燕麦为主的饲草面积,大力开展圈窝种草。同时,结合退牧还草等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的实施,积极推广应用多年生禾本科混播牧草品种,加快天然草原改良和人工、半人工草地建设,建立和完善防灾抗灾饲草料贮备体系。
(七)切实加强饲草料生产基地建设。各地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轮歇地、秋闲田、退耕还草地、弃耕地以及流转的退化草地,集中土地资源、科技、人力、财力,突出重点,大力发展规模化饲草料生产基地。东部地区在民和、乐都、平安、循化、化隆、互助等县建设集中连片全膜玉米青贮氨化生产基地20万亩以上。在平安、循化、化隆、互助、湟源、湟中、大通、贵德、尖扎等县建设集中连片饲草基地50万亩以上;环湖地区在贵南、共和、刚察、门源、海晏、祁连、天峻县及国有农牧场建设集中连片饲草基地90万亩以上;柴达木地区在德令哈市、都兰、乌兰及国有农牧场通过加强水利建设,建设集中连片豆科饲草基地6万亩以上;青南地区在同德、泽库、河南、玛沁、达日、班玛、囊谦、玉树等县建设集中连片饲草基地50万亩以上。同时,在牧区尤其是青南牧区要充分利用牲畜圈窝和牧民房前屋后退化草地,加大种草力度,确保环湖和柴达木地区户均种草达到5-10亩,青南地区户均种草达到3-5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