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饲草料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三)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重视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和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大好机遇,以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为前提,以促进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按照“统筹规划、优化布局、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以政府投资为引导,带动企业、专业经济组织、经济实体及种养大户加大投入,通过调整优化饲草料产业区域布局,大力发展规模化牧草良种及饲草料生产基地,建立和完善饲草料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促进规模化生产。通过重组优化现有企业,扶持和培育具有竞争能力的饲草料加工龙头企业,提高组织化程度,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完善产业化经营机制,构建东西联动、农牧结合,跨区域、跨行业的饲草料生产、加工、贮备体系和抗灾保畜保障机制,促进饲草料产业和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实现农牧区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四)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我省地域辽阔,地区间差异大,要立足当地自然资源,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制定本地区发展规划,明确工作重点,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饲草料产业发展的路子和模式。

  ---坚持立草为业,草畜结合。充分发挥不同地区气候、土壤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饲草料产业,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实行草畜结合、农牧结合,积极构建“牧减农增、西繁东育”的生产格局。

  ---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发展。发展饲草料产业必须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为前提,通过推进饲草料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提高饲草料供给能力,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

  ---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对饲草料产业的支持力度,确保财政投入长期稳定增长。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专业经济组织、经济实体及种养专业户等社会资本多渠道增加投入,建立饲草业发展多元化投融资机制。要引导农牧民积极开展饲草料生产。

  (五)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省人工饲草料基地种植规模达到650万亩,畜均达到0.21亩,占全省天然可利用草原面积的1.4%,年产青干饲草400万吨。

  ---通过牧草补播、围栏封育等措施改良天然退化草原,建立半人工草地4000万亩,年增加青干饲草240万吨。

  ---建设牧草良种繁育基地15个、25万亩,其中一年生基地7个、10万亩,多年生基地8个、15万亩,年产牧草良种3.1万吨。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