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强化草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要依托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省草原生态研究所、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等教学、科研、推广单位和有实力的草业企业,整合省市县科技资源,采取现代育种材料和技术,加快培育适应我省不同区域的牧草品种,加强牧草新品种的推广,抓点带面、组装推广牧草丰产栽培及加工、贮藏等先进技术,提高草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加大对企业和农户的培训力度,提高发展草产业的技能和水平。制定牧草栽培、加工、贮藏及运销等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草产业发展。
(五) 加强草产业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各级农牧业服务机构,推进草产业服务体系建设,改进服务手段,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能力,从供种、播种、田管、收割、加工、贮藏、运销、质检、信息、技术推广和培训等方面,为企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和广大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全面加快草产业发展步伐。
五、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发展草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地要切实强化领导,统筹协调,全力落实好各方面的工作。要成立发展草产业的工作机构,研究部署重大事项,制订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要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靠实工作责任,落实工作任务。要认真总结各地的成功经验,通过典型引导、示范带动,走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草产业发展之路。
(二) 加大政策扶持。各地政府要把草产业发展纳入循环经济发展扶持范围,加强财政支持和信贷支持,在充分运用好国家牧草良种补贴资金的基础上,对草产业生产加工规模企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及种草大户给予适当扶持。省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要向草产业发展适当倾斜,以贴息方式支持草产业加工项目。要把草产业生产加工机械设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鼓励金融机构对草产业生产加工企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及种草大户购置秸秆饲料收获、生产、加工等机械设备给予贷款支持。积极鼓励企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投资草产业,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资机制。对草产业生产加工企业的建设用地应优先供应。要减免草产业生产加工企业电力增容费等费用。
(三) 强化监督管理。紧紧围绕草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采取定期检查、适时抽查和跟踪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草产业发展的督促检查,确保草产业发展有序进行。科学制定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指标,严格绩效考核,确保草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严格草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的管理,加强审计监督,严防挤占、挪用、截留,确保资金发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