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总体目标
到2015年,全省人工种草面积达到2500万亩,其中多年生牧草达到2180万亩,苜蓿种植面积达到1000万亩,牧草良种化率达到80%以上,草产品加工产能达到180万吨,牧草种子田面积达到100万亩。到2020年,全省人工种草面积达到2800万亩,其中多年生牧草达到2600万亩,苜蓿种植面积达到1200万亩,牧草良种化率达到90%以上,草产品加工产能达到200万吨,牧草种子田面积达到120万亩,把我省建成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紫花苜蓿生产基地、防灾减灾饲草料储备基地,成为草业大省和草业强省。
四、重点任务
(一) 加强牧草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强牧草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以陇东、陇中为主,分别建设陇东紫花苜蓿、陇中紫花苜蓿、甘肃红豆草、岷山红三叶等豆科牧草良种繁育基地;以河西、甘南为主,建设黑麦草、披碱草、老芒麦、燕麦等禾本科牧草良种繁育基地。“十二五”期间,建设各类牧草良种生产基地50万亩,建设优良牧草品种引进培育试验站3处、区域品种试验基地4处、草种加工厂5个。
(二) 加快建设规模化草产业基地。选用适宜牧草良种,组装推广牧草丰产栽培技术,探索不同区域牧草高产栽培模式,建立标准化牧草丰产栽培示范区、核心区和辐射区,扩大牧草面积,提高牧草品质。“十二五”期间,重点在全省建设三大草产业基地。即在酒泉、张掖、武威等市建设河西草产业基地,以白银、定西等市为主建设中部草产业基地,以庆阳、平凉等市为主建设东部草产业基地。通过新建和改造,使全省规模化、标准化草产业基地发展到2500万亩。
(三) 积极推进草产业产业化经营。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推动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的创新,大力扶持一批生产加工经销企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注重培育龙头企业,组建草产业“联合舰队”,发挥带动作用。支持生产加工规模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产品研发,促进草产品生产加工由粗放化向精细化转变,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生产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打造企业品牌,提升企业实力,使之真正成为草产业发展的龙头。引导、帮助企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实行订单种草、建设生产基地,带动种养大户和广大农户种草,建立互相协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产业化机制。“十二五”期间,要改建牧草生产、加工企业10个,新建牧草生产、加工企业10个,使牧草加工规模达到18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