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构建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体系。
10、加快交通通道建设。贯通东西通道,依托潮州港,向纵深推进,向腹地拓展,加快建设进港大道,推进疏港铁路的规划建设,构建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相结合的东西向主通道。连接两岸通道,按照扩大两岸直接“三通”要求,开展连接两岸运输通道的规划研究工作。拓展南北通道,加快建设厦门至深圳高速铁路潮州段以及厦深高铁站与中心城区联系道路,尽快贯通东南沿海铁路客运专线。加快建设区域协作通道,打通省际间断头路,建设潮州至惠州高速公路、漳州至玉林高速公路饶平省界至潮州古巷段,畅通粤东与闽南之间的省际通道。规划建设广梅汕铁路扩能项目、大埔至潮州港高速公路项目。〔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人社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规划局、市港口局、市公路局,潮州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11、合理布局港口建设。加快潮州港建设,以打造亿吨大港为目标,推进亚太码头、潮州港西澳港区建设,实施“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发展战略,拓展港口腹地,推进发展河海联运、铁水联运等多式联运。〔牵头单位:市港口局;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外经贸局,潮州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饶平县政府〕。
12、加快电源电网设施建设。以清洁、低碳为发展方向,科学规划电源点建设,加快电网建设步伐。加快大唐电厂5#、6#机组等超超临界大型燃煤火电项目建设和前期工作。规范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合理布局抽水蓄能电站。抓紧完善电网建设,推进多通道大容量的跨省联网;加强220千伏及以下输配网和智能电网建设,提高供电能力和安全可靠性。〔牵头单位:市发改局;责任单位:市经信局、潮州供电局,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13、加强能源储备。发挥潮州港优势,积极引进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加快潮州港煤炭、天然气中转储备基地的规划建设。加快完善天然气管网,积极开展潮州与福建、赣东南天然气输气主干线对接的研究。〔牵头单位:市发改局;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住建局〕。
14、开发新能源。加强新能源资源调查和评价,优先开发技术比较成熟、可规模化发展和产业化前景比较好的新能源。积极推进风能规模化开发,加快海山、所城、大埕风电场建设。规划建设分布式电源和抽水蓄能电站,加快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开发利用。〔牵头单位:市发改局;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15、完善信息网络体系。加快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建设,推进“三网融合”,积极推进物联网发展。加快整合省、市、县三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应急反应体系。推进各地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实现网上行政审批。加快推进“智慧城市”、“无线城市”工程建设。加快“数字潮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构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构建“三农”信息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电子商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物流信息、信用认证、支付网关等平台,推进物流信息平台跨省联网。〔牵头单位:市经信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行政服务中心、市政府应急办,市电信局,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16、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强政府对城乡安全的综合协调、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防灾减灾体系,提高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推进韩江等重点江河堤防工程和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升级改造,加快市城区和县城区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推进内洋南总干、沟尾溪、河内湖三大排涝工程建设,健全城乡防洪体系。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一批具有跨区域、跨流域、跨时空调节功能的大中型蓄、引、调水利枢纽工程,发挥韩江水利枢纽在防洪、灌溉、供水等综合作用。建立健全暴雨、洪水、台风以及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牵头单位:市水务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市气象局,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7、着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推进沿海蓝色农业产业带建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园艺、林竹、水产、畜牧等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水产品、生猪、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花卉等特色农产品。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森林旅游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牵头单位:市农业局;责任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市林业局、市科技局、市文物旅游局,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