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加强防灾减灾社会动员能力建设。建立畅通的防灾减灾社会参与渠道,完善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参与防灾减灾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公益慈善机构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加强捐赠款物管理、使用和监督。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和公众在灾害防御、紧急救援、救灾捐赠、医疗救助、卫生防疫、恢复重建、灾后心理干预等方面的作用。扶持基层社区建立防灾减灾志愿者队伍。提高志愿者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发展壮大防灾减灾志愿者。建立灾害保险制度,充分发挥保险在灾害风险转移中的作用,拓宽灾害风险转移渠道,推动建立规范合理的灾害风险分担机制。
(八)加强防灾减灾人才和专业队伍建设。全面推进防灾减灾人才战略实施,扩充队伍总量,优化队伍结构,完善队伍管理,提高队伍素质,形成以防灾减灾管理和专业人才队伍为骨干力量,以各类灾害应急救援队伍为突击力量,以防灾减灾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为辅助力量的防灾减灾队伍。定期开展针对性训练和技能培训,培育和发展“一队多用、专兼结合、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救灾抢险专业队伍。充分发挥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应急专业力量、国防动员、公安民警、医疗卫生、矿山救援等相关专业保障队伍、红十字会和社会志愿力量等在救灾工作中的作用。加强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推进防灾减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家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参谋咨询作用。
(九)加强防灾减灾文化建设。增强综合防灾减灾软实力,强化各级政府防灾减灾责任意识,提高领导干部灾害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水平,完善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新闻媒体等合作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的工作机制。结合全国“防灾减灾日”和“国际减灾日”等,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加强中小学校、幼儿园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教育,将防灾减灾知识和技术普及纳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内容。组织开展疏散逃生和自救互救演练,提高公众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四、重大项目
(一)省级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指挥系统建设工程。建设省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指挥中心,建立全省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指挥系统,实现灾情、决策、指挥、物资调运等各类信息的及时发送与传递。构建灾害损失评估、预案推演信息系统,为灾害应急救助提供科学决策信息。大幅提升灾害应急救助即时信息高效处理、互联互通与指令信息的快速传达能力。围绕灾害现场信息获取、分发和验证任务,加强基层防灾减灾装备建设。为基层灾害信息员配备适应不同应用需求的灾情信息采集终端、应急通信终端等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