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防灾减灾社会参与程度显著提高。防灾减灾社会动员和社会资源整合能力明显增强,制定了《河北省社会捐赠管理办法》、《河北省救灾款物管理办法》,组织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支援汶川地震灾区”等形式多样的救灾社会捐赠活动。结合“5·12防灾减灾日”,广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自救互救演练活动,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
(二)“十二五”时期我省防灾减灾工作面临的形势、挑战和机遇。“十二五”时期,在全球气候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我省发生重特大自然灾害的风险进一步加大,防灾减灾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干旱、洪涝、低温、冰雪、高温热浪、沙尘暴、病虫害等灾害风险增加,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山洪等灾害仍呈高发态势。自然灾害时空分布、损失程度和影响深度广度出现新变化,各类灾害的突发性、异常性、难预见性日显突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人口密度增加,基础设施承载负荷不断加大,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影响日趋严重;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设防水平偏低,农村居民抵御灾害的能力较弱。自然灾害引发次生、衍生灾害的风险仍然很大。
“十二五”时期,我省防灾减灾工作面临挑战: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精度、信息传播水平和时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城乡基础设施设防标准偏低,避难场所建设滞后,防灾减灾能力相对薄弱;应急救灾物资储备种类、数量难以满足救灾需要,救灾应急装备、技术手段、通信和应急广播设施等较为落后,防灾减灾科技支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综合减灾经费投入不足,防灾减灾重大项目建设进展较缓慢;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建设滞后,防灾减灾协作机制仍需完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培训、演练体系亟待完善,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需进一步增强。
各级政府要将防灾减灾工作作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减轻灾害风险列为政府工作的优先事项,立足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规划综合防灾减灾事业发展,加速推进各项能力建设,不断完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统筹考虑各类自然灾害和灾害过程各个阶段,综合运用各类资源和多种手段,努力推动防灾减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城乡区域建设相结合、与应对气候变化相适应,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全面加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力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