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和医药产业。以建设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为依托,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能源和生物农业,建成东北地区生物技术研发的源头和中心,国家重要的生物产业基地和科技兴贸创新(医药)基地。到2015年,生物和医药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市医药产业办、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农委负责)
--先进制造业。依托老工业基地的装备制造基础,重点发展大型成套装备制造、高端装备制造、农机成套装备制造等,着力打造光机电一体化的先进制造企业集群。到2015年,先进装备工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市工信局牵头)
--新能源产业。大力支持太阳能导电玻璃、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储能电池等的发展;积极发展风电装备,构筑风电装备产业链。到2015年,新能源产业产值达300亿元。(市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负责)
--新材料产业。提高碳纤维应用范围,积极推进碳纤维、稀土镁合金在汽车、轨道车辆上的应用,重点研发生产低能耗、低污染、高性能的新型建筑材料,打造亚泰成为东北水泥企业龙头。到2015年,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市工信局牵头)
(三)加快发展服务业
1.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发展动漫游戏、网络漫画、研发设计、音乐制作、艺术创作、广告策划等行业,建成全国重要创意产业和动漫产业基地。到2015年,培育20个国内知名品牌和5个国际知名品牌,培育2-3个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负责)
旅游会展业。着力打造汽车文化、电影娱乐、伪满遗迹、生态休闲、节庆会展和雕塑艺术等六大旅游品牌。重点提升东博会、汽博会、农博会、君子兰节、东北亚文化艺术节等系列品牌展会。到2015年,旅游会展相关收入突破1400亿元。(市旅游局、市贸促会负责)
信息服务业。重点推进服务外包、物联网、信息传输和电子商务等4大信息服务行业,加快净月区光电信息产业园、高新区服务外包产业园建设,到2015年,信息服务业收入达到500亿元。(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净月区、高新区负责)
出版印刷业。重点推进双阳文化印刷产业园建设,构建“专精特新”的中小印刷企业群,引导长春出版社向集团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到2015年,图书出版达到5000种,印刷业产值达120亿元。(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出版局、双阳区负责)
传媒演艺产业。依托长影集团,提升影片、电视剧和电视节目的生产能力,扩大影视制作、发行、播映和后产品开发,打造国内一流的影视策划中心、电影生产制作和娱乐中心。(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负责)
职业培训业。充分利用我市教育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建设面向市场、服务全国的人力资源开发基地和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到2015年,年培训实用型技能人才10万人。(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负责)
2.积极发展金融业
推动金融业态、融资渠道、产权交易等方面的创新,加快建设东北区域性金融创新城市。“十二五”期间,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市金融办牵头)
3.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围绕汽车、农产品等优势产业,完善物流体系,建设物流专用通道,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打造立足吉林、辐射东北亚区域的区域性物流中心,物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4.稳步发展房地产业
围绕改善市民居住条件,规范有序推进房地产开发。到2015年,房地产新增开发面积力争达到3500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5平方米。(市房地局牵头)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五年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加快居民回迁房、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完善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满足低收入群体住房需要。每年新增3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市房地局、市建委负责)
5.全面发展其他服务业
总部经济。利用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资源优势,依托新城新区建设,积极引入跨国公司及其分公司、子公司。到2015年,初步建成对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总部基地。(市商务局牵头)
商贸服务业。结合旧城开发和新城建设,改造、升级和完善现有商业设施及商业区。大力支持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商贸企业做大做强。到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700亿元。(市商务局、市供销社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