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市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办公室
市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办公室是市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的办事机构,办公室设在现场指挥部所在地。
2.4.1 市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办公室组成
市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由市政府分管地震工作的副秘书长担任,副主任由市地震局局长担任。办公室成员根据需要由现场指挥部成员单位派联络员组成。视情况和应急需要,现场指挥部办公室下设秘书协调组、信息联络组、震情灾情组、现场救援组、灾民安置与慰问组、后勤保障组、宣传报道组、通讯保障组等现场工作组。
2.4.2 市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办公室主要职责
贯彻自治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和现场指挥部的命令、指示和部署,协调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灾区县(市、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市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成员单位之间的应急工作;掌握现场震情监视和分析会商情况;向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地震现场的震情灾情和地震现场应急处置及救灾工作进展情况;提出具体的灾民安置与慰问、救灾工作方案及措施建议;按有关规定,审核有关新闻通稿;承担市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日常事务和交办的其他工作。
2.4.3 各现场工作组的主要职责
秘书协调组:负责协调现场指挥部的应急工作。开设现场指挥部办公室并启动工作;处理现场指挥部日常文秘和事务工作,传达上级命令指示,协调现场各工作组的工作等。
信息联络组:收集汇总地震影响范围、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等相关信息,及时报告指挥部;掌握与各方面的联络方式方法,保证现场指挥畅通,有序开展地震应急工作。
震情灾情组:运用各种有效渠道收集、掌握震情、灾情,及时向指挥部报告;为现场工作人员提供安全预警等。
现场救援组:按指挥部的任务区分,开展以人员搜救、伤员救治为主的现场救援工作。
灾民安置与慰问组:组织开设临时灾民安置点,做好灾民安置、慰问,安排灾民生活。
后勤保障组:做好现场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保障和生活保障;保障现场指挥部安全;实施有效的交通管制,优先保障地震应急的需要。
宣传报道组:根据统一的宣传口径,及时做好震情、灾情的新闻报道;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提高公众识别地震谣言、鉴别宏观异常现象、紧急避险的能力,做好受灾群众的思想稳定工作;正面宣传地震应急工作的成绩。
通讯保障组:开设应急通信网络,保证现场各组之间、地震现场与后方指挥部之间等的通讯通畅。
3.预警和预防机制
3.1 地震信息监测与报告
3.1.1 市地震局负责组织对我市行政区域内的地震信息进行监测、传递、分析、处理、存贮和报送工作。
3.1.2 市地震局要加强对地震前兆观测信息的接收、监控、存储、常规分析处理等工作,做好震情跟踪。
3.1.3 构筑与自治区地震局之间的数字地震网络工程建设,加强地震数据资料共享,及时接收和转发自治区地震局的地震预测预报意见。
3.2 预警预防行动
3.2.1 在国家、自治区地震重点危险区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划定的基础上,市地震局要根据自治区地震局提出的地震预测预报意见,及时报告市人民政府,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震减灾准备工作。
3.2.2 在短期地震预报的基础上,由自治区地震局组织震情跟踪工作,提出临震预测意见,报告自治区人民政府决策发布临震预报,宣布预报区进入临震应急期。
3.2.3 48小时内的临震预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由市人民政府负责发布。预报区涉及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也要发布临震预报。
3.2.4 临震预报区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及时采取应急防御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地震部门要加强震情监视,随时报告震情变化;根据震情发展和建筑物抗震能力以及周围工程设施情况,发布避震通知,必要时组织避震疏散;要求有关部门对生命线工程和次生灾害源采取紧急防护措施;督促检查抢险救灾的准备工作;平息地震谣传或误传,保持社会安定。市抗震救灾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迅速开展工作。
预警预防机制如“预警预防机制示意图”:
3.3 预警支持系统
3.3.1 市地震局负责收集所属前兆台网的数据,及时上报自治区地震局前兆台网中心,为震情分析预报提供基础。
3.3.2 市地震局数字地震台网中心负责相关地震数据的收集、数据管理和地震速报工作;及时组织地震趋势分析,提出地震趋势预报意见,配合自治区地震局做好震情跟踪。
3.3.3 市应急办在建立市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平台时,要确保与地震预警平台的衔接,保持应急通讯畅通。
3.4 预警级别及发布
3.4.1 预警级别
依据可能发生地震事件的严重性和紧迫程度,地震预警发布级别分为3级,分别用红色、橙色和黄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