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5年,建立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以上,自治区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达到6家,高新技术企业或创新型企业达到5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增大,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三)科技兴农能力提升工程。
1.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围绕粮食、甘蔗、芒果、香蕉、蔬菜、桑蚕、油茶、柑桔、葡萄、中药材、食用菌、竹子等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打造一批农业良种培育和繁育示范基地、技术集成示范基地以及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研究开发、转化、推广一批农业优良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支持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开展亚热带特色作物高效生产及加工技术示范,建成具备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农产品深加工、物流等功能的现代化农业基地。开展市级农业产业科技重点示范县建设,建设一批农业集成技术示范平台和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加强特色产业专业乡(镇)、村(屯)建设,通过现代农业要素集成、示范和推广应用,壮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2.加快培育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围绕特色优势农业领域,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中心,支持开展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等技术创新活动,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3.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和提升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农村科技服务组织的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科技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整体素质,逐步建立新型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4.大力推进农村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强以“三农网”、“农信通”和“966118”科技服务热线及农业技术电视培训为重点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综合平台的建设,打造市级信息资源中心和展示服务中心。提高市级、县级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和乡(镇)、村(屯)信息服务站点综合服务能力,加强农村信息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形成协调联动的市、县、乡、村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完善远程教育等形式多样的专家智能咨询服务平台,支持对重点农业产品产业链全程管理和科技服务的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实现良种化、机械化、精准化和专业化。
到2015年,重点推进6个自治区级农业产业科技重点示范县(区)建设,建设3个农业良种培育中心和5个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引进、培育和推广应用一批农业优良品种和高效节本技术,农业信息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四)产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1.加强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围绕我市重点产业,抓好科技型企业家、产业创新人才和团队以及高技能人才培养。依托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培养一支擅长技术攻关、技术集成和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引进技术顾问,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指导、学术交流、产品研发、决策咨询等活动,为我市产业发展服务。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全员培训、名师带徒和技师研修等制度,建设一批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一大批高技能人才。
2.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建立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制度,开展农技人员和农民科技培训,提高科技入户率。加强星火培训学校等培训基地建设,发展农村远程教育,积极开展农村先进适用技术、农民转移就业技术、职业技能等培训,培养一批种养技术带头人等农村实用人才。
3.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建立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启动“千人百企”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引导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开展科技创新创业活动,探索建立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和农村的长效机制。
到2015年,重点选派150名自治区级科技特派员开展创新创业试点示范,培训和培养一大批产业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打造一支产业创新人才及团队,为县(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供科技人才支撑。
(五)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工程。
1.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整合现有技术转移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市场等平台的科技资源,重点建设一批信誉良好、行为规范、综合服务能力强的科技服务机构,搭建一批成果转化交流交易平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技成果策划、包装、推介能力,打造一批科技中介服务品牌,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技术、信息、法律、金融等服务。积极推进铝、锰、石化、煤炭等重点领域的中试平台建设,推进科技成果的中试和产业化。
2.加强科技成果集成应用及推广示范。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企业,推动一批科技成果向企业、农村转移转化,重点实施糖业节能减排降耗增效重大共性技术集成示范、水泥绿色制成技术集成示范、甘蔗和木薯以及桑蚕等新品种新技术集成示范等重大项目,开展产业技术集成应用示范,促进先进适用技术在产业的推广应用,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到2015年,重点完善建设1家自治区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建设4家自治区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企业,组织实施2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集成应用示范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辐射带动企业创新发展。
(六)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
1.支持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实施发明专利倍增计划,安排发明专利倍增专项资金,加大对发明专利申请、维持、引进的资助和奖励力度,大幅度增加我市发明专利拥有量。强化各类财政资助科技项目的知识产权导向,提高科技项目发明专利产出率。构建产业专利联盟,支撑重点优势产业发展。组织专利转化推广活动,选择、引进一批技术水平高、产业化前景广阔的专利技术实施转化与产业化。支持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组织、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技术标准研究和制(修)订,大力推进专利技术向技术标准转化,建立健全技术标准研制体系。
2.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开展县(区)、园区和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增强专利创造运用主体的创造能力,培育和形成一批发明专利集聚区域。
3.强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加快建设百色市知识产权(专利)信息中心和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构建数据完备、功能完善的专利、标准等信息检索分析服务平台,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的知识产权服务人才队伍,为公众提供专利、标准等信息咨询、展示、交流和交易服务。
4.大力实施名牌战略。鼓励优势企业积极争创名牌产品,通过品牌经营、地理标志保护、商标注册等手段,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发展壮大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
到2015年,全市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力争达到25%以上,培育自治区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 家以上、试点县(区)1家以上,我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大幅提升。
(七)科技惠民能力提升工程。
1.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深入开展“科技入户”,加大技术与良种的推广应用,普及和应用最新优秀科技成果。鼓励多种形式的科普作品创新创作,形成一批优秀科普作品、栏目。加快建立一批能产生创新示范作用的科普基地,积极开展科普示范村建设。深入开展“科技下乡”等各类群众性科普活动,向公众普及人口健康、食品安全、生产安全、交通安全、防灾减灾等科学知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素养。
2.开展科技富民强县试点示范。组织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实施一批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加强基层科技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县(区)科技基础条件,提升市、县(区)科技服务能力。以科技为支撑,培育壮大一批农业特色产业,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和财政增收。
3.开展科技服务新农村建设示范。重点推动县(区)在农村康居、清洁社区环境、饮水安全、防灾减灾等领域的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4.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加快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及集成应用。开展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相关技术研究与示范。加强生态环境和物种保护,重点开展脆弱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技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主要污染物污染防治技术等研究,促进我市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5.加强社会管理科技创新。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加快公共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科技强警示范,推进安全生产技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和应用,运用科技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科技综合应用示范和疾病防治技术集成示范,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综合技术保障体系,提高我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到2015年,建设自治区级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4个、科普示范村6个、科技服务新农村建设示范点10个,县(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科技成果广泛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五、工作部署
(一)部门职责分工。
市科技局、发展改革委、工信委、教育局、财政局、人社局、住建委、农业局、卫生局、环保局、林业局、国资委、质监局、统计局、科协、水产畜牧兽医局、知识产权局等有关部门要根据本部门职能,充分利用所掌握的资源,加强集成联动和资源整合,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