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横岭~西角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1-6)。
分布于涠洲岛除湾仔~滴水崩塌中易发区外的全部地区,面积21.24km2,占调查区总面积的0.63%。该区地处火山缓丘区,地面标高10~35m,最高52.6m,高差15~40m。岩性为沉凝灰岩、火山角砾岩,玄武质沉凝灰岩,厚度大于200m。坡残积为红色粉质粘土、粘土,厚度5~12m。该区人类活动较强烈,但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调查未发现该区发生有地质灾害。
7.斜阳岛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1-7)。
分布于涠洲岛南东约9海里的斜阳岛,面积1.89km2,占调查区总面积的0.06%。该区为火山缓丘,地面标高一般20~99m,最高为羊尾岭为140.4m,地面高差40~90m,植被发育。出露的地层岩性为沉凝灰岩、火山角砾岩,玄武岩。坡残积岩性为红色粉质粘土、粘土,厚度2~8m。调查发现1处崩塌,规模为小型,主要为道路边坡开挖引发,目前未进行治理。灾害点密度为0.53处/km2。地质灾害未造成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约0.1万元;受威胁人口2人,受威胁财产0.1万元。
(三)地质灾害不易发区。
该区分布在我市中南部的廉州镇~石康镇以及侨港镇~南康镇一带,面积约1297.37km2,约占调查区总面积的38.88%。地貌类型以冲-洪积平原及河流阶地为主,其次为波状丘陵及海积阶地。全区的地面平坦开阔。区内分布的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中更新统北海组(Q2b)和全新统(Qh)河、海积相的粉质粘土、粘土和砾砂层,其次是S3M的花岗岩。该区地形平坦开阔,虽然人口居住较密集,人类工程活动也较强烈,但对地质环境的破坏较小。只在侨港~福成~南康一带,因砖厂开挖引发20处基坑崩塌,这些崩塌点的规模均为小型。灾害点密度为0.015处/km2,除了BH-050灾害点威胁到人及房屋外,其余19个灾害点远离村庄,对人及房屋没有构成威胁,只对耕地、林地及其作物存在毁坏和损害的隐患,危害程度轻。按定性与定量分析的结果综合评价该区为地质灾害不易发区。现状地质灾害未造成人员死亡,地质灾害对耕地、林地的破坏,直接经济损失为3.16万元;威胁人员6人,潜在经济损失约6.64万元。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划分
(一)分区原则。
1.以地质灾害及其隐患的发育现状、稳定性、成灾可能性与危害程度为主要依据的原则。
2.与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分布相结合的原则。
3.与北海市社会经济发展及规划相结合的原则。
(二)分区方法。
依据上述分区原则,结合具体情况,将市地质灾害防治分区的级别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三个等级。
1.重点防治区主要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较高、成灾可能性大、稳定性差及危害程度大、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地区。在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内,将地质灾害集中发育、危害严重的地段,圈划为重点防治区。
2.次重点防治区主要为地质灾害危险程度不大,但属地质灾害中易发区,且在规划中有重大建设项目、重点开发区段或公路、铁路主要干线等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地区(段),圈划为次重点防治区。
3.除重点防治区外的其余地段为一般防治区,部分地段为国民经济规划中有重大建设项目、重点开发区段、重要交通干线或重要矿产开发区等地段,但地质灾害易发程度低、成灾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及稳定性好的区域。在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内,将地质灾害发育较少、危害较轻的地段及地质灾害不易发区,一并圈划为一般防治区。
(三)防治分区。
根据上述的分区原则及方法,将全市划分为4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山贝~曲樟重点防治区、南流江重点防治区、冠头岭重点防治区和湾仔~滴水重点防治区),1个次重点防治区(闸口~公馆次重点防治)和5个一般防治区(西场~新路口~大岭脚一般防治区、廉州镇~常乐镇、侨港镇~南康镇一般防治区、白沙~沙田一般防治区、横岭~西角一般防治区、斜阳岛一般防治区)。各防治区的分布情况详见附图2。
(四)重点防治区的基本情况。重点防治区总面积469.5km2,占调查区总面积的14.07%。
1.山贝~曲樟重点防治区。主要分布于闸口镇~曲樟乡一带及公馆镇东、北、西三面垄状丘陵地带,位于合浦县东北部,面积356km2,占调查区总面积的10.67%。该区属滑坡、崩塌灾害中易发区,重点防治的地质灾害类型应为滑坡、崩塌。现状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7处,威胁人员182人,潜在经济损失136.9万元。
2.南流江重点防治区。主要分布于南流江两岸及河口三角洲一带,自北东向南西从合浦县中部经过,面积107km2,约占调查区总面积的3.21%。该区属河岸(堤)崩塌灾害中易发区,重点防治的地质灾害类型应为崩塌。现状共发现崩塌较严重、威胁较大的点7处,稳定性均属较差;威胁人员739人,潜在经济损失815.7万元。
3.冠头岭重点防治区。主要分布于冠头岭,位于调查区西端,面积3km2,占调查区总面积的0.09%。该区内现有滑坡、崩塌点2处,稳定性均为差;威胁人员9人,潜在经济损失约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