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质灾害调查工作。
合浦县和北海市于2007年和2008年先后开展了1:10万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对全市发生的突发性地质灾害进行调查;2010年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查。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有关规定,对没有进行评估的新建和扩建的项目不予审批,对评估过的项目进行备案。
(三)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通过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后,我市建立了群测群防体系网络,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坚持每年汛期进行地质灾害巡查(群测群防地质灾害点详见表1-6)。
市、县区成立群测群防网络指挥中心,由分管领导任指挥长,建立群测群防网络系统。乡镇一级设群测群防网络指领导小组,村委一级设群测群防网络监测小组,各村具体落实各相关责任人、监测人及各项防治措施,形成市、县区、乡镇、村四级群测群防体系。对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村民发放明白卡和避险卡,编制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并广泛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和培训工作,使监测人员掌握各种地质灾害类型的监测方法,增强了村民的防灾意识,提高村民的防灾能力。
(四)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每年汛期,市国土资源局均组织赴各个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村进行险情巡查,给受威胁的村民发放应急避险表和明白卡,向群众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指导监测人进行监测。安排人员到各乡镇国土所进行24小时值班,做好台风和强降雨等突发气候主要隐患点指挥和动员群众撤出准备。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及防灾预案,建立灾情速报制度,及时编写调查简报。但由于各种原因,至国土、气象、水文等部门尚未建立预报预警网络。
(五)勘查治理工作。
自2007年完成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以来,我市对南流江石湾河段东边江村河岸崩塌(HP-23)治理(该灾害隐患点为水利部门治理)、曲樟中学崩塌(T02)、闸口中学崩塌(T05)、赤江中学崩塌(BH-14)等4处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工程治理,搬迁避让2处(HP-046、HP-053,其中HP-53只搬迁一部分),应急治理7处(HP-059、T003、T004、T006、T007、BH-059、BH-060)。在资金比较紧缺的情况下共投入治理费用约35万元(不含水利部门的治理费用),减少受地质灾害威胁人数281人(已治理(含应急治理)的灾害点详见表1-7);铁道部门也及时治理芋萌塘铁路边坡崩塌(HP-020),确保铁路畅通。
(六)存在问题。
1.主要是地质灾害防治资金不足,原区划报告中防灾预案的10个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大部分未得到有效治理。
2.由于各种原因,北部湾地质环境监测站及气象、水利、广电等部门未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
四、地质灾害面临的形势
我市濒临北部湾,每年都遭受热带风暴(台风)的影响,强降雨较多,局部地段发生地质灾害。如合浦水库滑坡、合浦县曲樟乡黄坭塘村崩塌,都是由于台风伴随强降雨的情况下发生的。涠洲岛南湾街的海蚀崖,由于风化和根劈作用,形成危岩,造成崩塌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危险程度也不断增加。
第二章 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贯彻执行中央“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强领导,认真执行《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网络,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群众抗灾防灾能力,科学地有计划地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综合治理。
二、原则
(一)实行“以人为本、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二)坚持因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谁诱发谁治理;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治理的原则。
(三)实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的原则。
(四)与北海市社会经济发展及规划相结合的原则。
(五)根据地质灾害类型、危害程度等因素按轻重缓急,选择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分步实施治理的原则。
(六)采取专业队伍与当地群众相配合、技术措施与行政措施并举的原则。
三、具体目标
以县、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和截至2010年末止调查的突发性地质灾害为依据,结合地质灾害的规模、危险性和危害程度等,进行分批分期治理。目前需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74处,其中近期(2011~2012年)治理25处,中期(2013~2015年)治理25处,远期(2016~2020年)治理24处。各期治理的具体隐患点详见表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