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份
预 测 值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增长曲线模型预测值
| 461.5
| 509.8
| 561.0
| 615.0
| 672.1
|
COMPERTZ模型预测值
| 472.1
| 512.4
| 553.2
| 594.3
| 635.8
|
(四)煤炭及其他能源。“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市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深入推进,以及绕城高速公路内“煤改气”工作全面实施,全市煤炭消耗的存量部分将继续减少。国电集团金堂电厂二期2×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项目预计在2015年将有一台机组投运,整个工程尚不能在“十二五”期间完全达产。预计“十二五”期间,煤炭消耗增量部分将被存量减少部分冲抵,全市煤炭消费总量变化不大,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仍有下降空间。预计到2015年,煤炭及其他能源消费量折合标准煤1190万吨,占能源消费结构的比重约为21%。
四、“十二五”能源发展目标
(一)整体目标。建立起全域成都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管理体系和法规体系,社会生产生活用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平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幅下降。主要能种协调发展,充分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要。
(二)总量目标。完成能源重大建设项目投资574.66亿元,其中电力329.17亿元、天然气44.39亿元、成品油201.1亿元。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力争“十二五”时期实现以能源消费年均8.16%的增幅支撑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的计划目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达到0.68。到2015年,能源年消费总量控制在5556万吨标准煤,实现能源供需平衡,能源供需矛盾得到有效缓解。
(三)结构目标。到2015年,全市能源消费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非化石类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力争占比达到32%左右。电力消费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达到46%左右,天然气消费达到16%左右,成品油比重达到17%左右,煤炭及其他能源消费比重下降到21%左右。
(四)节能目标。重点领域、重点项目节能加快推进,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得到广泛应用,用能结构不断优化,用能效率大幅提高。到2015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到0.57吨标准煤(按2010年可比价计算),比2010年下降16%,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内同类城市领先水平。
五、“十二五”能源发展主要任务
(一)电力。
1.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全域成都城网和农网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一是加强电源点建设,进一步增强调峰供给能力。重点推进国电集团金堂电厂二期2×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项目建设。二是加强电网建设,进一步提高电网承载能力。新(扩)建500千伏输变电项目8个,220千伏输变电站项目49个,110千伏输变电项目156个。到2015年,基本建成110千伏以上电压等级成环成网结构的坚强智能电网,电网最高负荷承载能力达到1500万千瓦。其中,500千伏变电站达到9座,变电容量2170万千伏安;220千伏变电站达到71座,变电容量3000万千伏安;110千伏变电站达到260座,变电容量3070万千伏安。天府新区新(扩)建500千伏变电站2座,规划范围内新建15座220千伏变电站、累计到达20座,新建110千伏变电站55座、累计到达70座。
2.用电保障。一是切实做好电煤尤其是枯水期电煤储运保障工作,保证火电满负荷生产。二是进一步加强与省电力公司的紧密合作,力争更多电力调入,确保成都电网电力供应。三是积极开展分布式能源项目试点,推进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3.用电管理。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做好负荷控制和管理。一是稳步实施分时段差别电价政策,引导电力用户优化用电方式。二是推广高效照明系统、高效节能家电、智能电表等先进设备,提高用户终端用电效率。三是加强电力基础设施保护,严厉打击电力违法行为,确保电网安全运行。四是加强电网运行监测预警,完善高峰期用电保障应急预案,落实高峰期用电保障措施,确保全市正常有序用电。
(二)天然气。
1.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天然气管网、储配设施和CNG加气站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布局合理、系统高效的天然气输配体系。到2015年,实现市域内所有乡(镇)场镇、农村新型社区天然气管网全覆盖,对天然气管网暂时无法覆盖的农村地区全面供应瓶装石油液化气,中心城区天然气普及率达到100%,其他区(市)县城区、重点镇天然气普及率达到98%。一是加快天然气管网建设,进一步增强天然气供给能力。支持中石油、中石化全国性、区域性天然气骨干输气管网在蓉管道加快建设,重点推进四川石化基地供气工程、绕城高速公路高压输储气管线等重点工程建设。新(改)建输气管线900公里,新增日输气能力1300万立方米,全市管网日输气能力达到2800万立方米。二是加快建设一批储配设施,进一步提高天然气储配能力。重点推进青白江区唐家寺第二气源接收门站、LNG应急储备库和第一储配站、第三储配站改造工程建设,加快四川石化基地输气站、普兴门站和永兴门站等工程建设。三是加快建设一批加气站,进一步提高车用燃气供应能力。新建CNG加气母站4座,CNG加气站34座,新建LNG站22座,有效缓解我市车用燃气加气紧张局面。其中,天府新区重点推进玉成-温江输气干线管线和三条供气支线建设,初步形成天府新区“一干三支”骨干输气管网系统。积极推进平桥配气站-成都经开区配气站管线,汽车产业功能区、新材料产业功能区、双流工业园和双流新城供气管线建设,不断完善区域供气管网。新建CNG加气母站2座、CNG加气子站14座、LNG加气站5座。
2.用气保障。一是及时协调解决天然气供需各类问题,全力满足社会用气需求。二是进一步深化与中石油、中石化两大气源单位的战略合作,建立地方政府与能源供应企业紧密联系的协调机制,完善天然气开发、设施建设、用气需求、调控管理的工作体系。三是推动二、三圈层区(市)县启动建设一批与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应急储备(调峰)设施。四是进一步做好天然气替代能源开发工作,稳步推动LNG推广应用。
3.用气管理。一是进一步完善燃气地方法规,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建立高效的燃气安全管理体系。二是以资本为纽带、以政府特许经营为手段,进一步整合区(市)县燃气公司,形成政府有效监管下的开发有序、安全运行、健康发展的燃气市场经营体系。三是按照“先安全后生产,先重点后一般,先生活后生产,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原则,切实做好天然气需求侧管理。四是进一步加强天然气运行监测预警,完善天然气应急保障预案,降低突发事件和极端气候对我市天然气供应影响。
(三)成品油。
1.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成品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我市成品油管网、储油库、加油站布局,提高成品油基础设施供应保障能力。一是加快输油管线建设,进一步提高成品油总供给能力。重点是推进兰州-成都1000万吨/年原油管道、成都-乐山300万吨/年成品油管道加快建设。二是加快储备油库建设,进一步提高成品油应急供应保障能力。重点推进中石油彭州52万立方米储备油库以及龙泉驿区华冠、瑞源、南方华达、延长壳牌龙马油库5座新(扩)建储油设施建设,全市成品油储备能力达180万立方米。三是统筹推进加油站建设,进一步完善成品油销售服务网络。新建成品油加油站99座,到2015年全市加油站数量达到800座左右,形成覆盖全市的便捷、安全、智能的成品油零售网络体系。其中,按照天府新区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布局总体要求,推进加油站布点规划与天府新区道路交通规划同步,新建加油站12座,确保天府新区建设发展需要。
2.成品油保障。一是继续强化中石油、中石化的主供应渠道作用,进一步深化与中石油、中石化的战略合作关系,推进双方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合作,争取两大企业在成品油保障方面给予更大力度支持。积极推进与中航油的战略合作,促进中航油与彭州四川石化基地协作,实现互利共赢发展。二是加强成品油市场监测预警,建立成品油经营企业商业库存实时监测体系,健全成品油市场应急保障预案。三是推动建立成品油储备制度,引导成品油经营企业加快建立企业储备,提高我市成品油市场应急保障能力。
3.成品油管理。一是强化成品油市场管理,加大对成品油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及时查处囤积居奇、无证照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规范成品油生产经营行为,维护成品油市场正常经营秩序。二是强化加油站监督管理,督促其严格执行有关技术规范和安全管理要求,确保油品质量和安全运营。
(四)生物质能源。研究出台促进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支持政策,开展生物质能源开发示范工程建设,积极推进生物质能源推广应用。继续大力推进农村沼气应用。积极推动秸秆发电项目建设,努力破解秸秆“收、储、运”难题及成本控制问题。加快成都中节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建设,提高垃圾发电运营管理水平,提升垃圾发电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探索利用餐饮废油(潲水油和地沟油)、废弃动植物油提炼生物柴油,变废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