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继续深入推进煤矿整顿关闭和兼并重组。完善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建设行为。强化地方政府责任落实,加大问责追究力度。进一步完善煤矿整顿关闭和资源整合相关政策和标准,严格资源配置,提高煤矿准入门槛,关闭资源枯竭、不符合产业政策、达不到安全质量标准要求、安全无保障的小煤矿。鼓励大型煤矿整合改造小煤矿,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安全基础水平。
(6)深入贯彻落实《
煤矿防治水规定》,推进煤矿实施水害治理工程。受水害威胁的煤矿要建立完善的防排水系统和应急防排水设施,补充完善防排水设备,按区域建立煤矿应急抢险防排水中心;对受奥灰水、老空水和承压含水层水威胁的矿井,建立并实施煤矿地质及水文地质安全保障工程;水患严重的煤矿要配备探放水设备。
(7)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工程。2011年底前,所有煤矿完成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2012年6月底前,所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国有重点煤矿中的高瓦斯、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矿井,完成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2013年6月底前,其他所有煤矿完成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2.金属非金属矿山。
(1)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加强非煤矿山企业技术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全面实现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积极推进企业安全达标升级,到2011年底,大中型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露天矿山和三等以上尾矿库全部达到安全标准化三级以上水平;其他金属非金属矿山70%以上达到安全标准化五级以上水平;到2013年底,全省所有金属非金属矿山达到安全标准化五级以上水平。在规定时间内未达到安全标准化最低等级的,依法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提请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予以关闭。到2015年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巩固提高。
(2)着力推进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制定专项整治计划,从严格落实管理责任和制度、健全组织管理机构、隐患排查治理、设备设施运行与管理等方面入手,开展对地下矿山、露天矿山、尾矿库、石油天然气开采的专项整治。企业要严格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日常排查、定期排查和分级管理的任务、范围和责任。对于排查出的隐患,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企业应做到:责任部门、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人等 “三落实”到位;企业要加大隐患治理投入力度,按照分级分期的原则,确保排查出的隐患得到及时整改。推进非煤地下开采矿山专项整治。以防中毒窒息、防采空区塌陷、防冒顶片帮、防透水、防火灾、防爆破事故和提升、运输、供电等关键设备设施为重点开展专项检查。推进露天矿山专项整治。以不分台阶(分层)开采、边坡出现变形和滑动迹象、排土场排土工艺参数不符合设计规定、未建立排土场监测系统、排土场下游有人员聚集和重要设施为重点进行专项整治。推进尾矿库专项整治。以治理危库、险库、病库,尾矿库隐患排查治理,尾矿库超量储存、超期服役为重点,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推进石油天然气开采专项整治。以“三高”气田井控、含硫油气田硫化氢监控、管道占压清理为重点开展专项检查。
(3)推广安全生产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地下矿山:大力推广机械化铲装、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地压监测监控技术、采空区监测监控技术、机械化装药成套技术、帷幕注浆技术。2013年前,金属非金属矿山要在规定期限安装使用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并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各系统正常运行。露天矿山:继续推广中深孔爆破技术、非电起爆、机械铲装设备、机械二次破碎技术、高陡边坡安全监测系统、生态护坡防护技术。尾矿库:三等及以上尾矿库全部安装安全监测系统,推动部分位于敏感地区的四、五等尾矿库安装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石油天然气开采:大力推广含硫气田井喷事故监测预警与决策支持系统、油气长输管道泄漏检测技术、防爆人体静电释放器、高含硫气田安全开发关键技术。
3.危险化学品。
建立完善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合理规划产业安全发展布局。到2013年县级以上政府要全部制定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按照 “产业集聚”与 “集约用地”的原则,确定化工集中区域或化工园区,明确产业定位,开展区域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制定有效方案,合理规划园区的产业布局,推进各级园区建设,完善水电气风、污水处理等公用工程配套和安全保障设施。到2015年规模以上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全部进入化工园区;推动化工园区一体化建设与管理,实行化工园区区域性安全评价制度,实现化工园区的安全合理布局。建立危险化学品事故灾害预警机制。实施化工生产装置及储存设施自动化改造,到2015年涉及危险化工工艺的生产装置设施全部建立有效、可靠的自动控制系统或安全仪表体系。推动中央企业和部分地方重点企业提高装置本质安全化水平。全面开展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2013年前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标准化达到三级以上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