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极端天气给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迁,局地强降雨等极端气象事件增多,地质灾害的突发性越来越强,监测预警的难度越来越大,给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是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呈不断上升趋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剧烈,劈山修路、切坡建房、开矿堆渣等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呈加剧态势。
二、指导思想、原则、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个环节,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四个体系为核心,强化全社会地质灾害防范意识,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全面提升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和水平。
(二)规划原则
1.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地方政府的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做到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
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科学运用监测预警、工程治理和搬迁避让等多种手段,有效规避灾害风险;
3.坚持“专群结合、群测群防”的原则。充分发挥专业监测机构作用,紧紧依靠广大基层群众全面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4.坚持“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对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明确防灾责任单位,切实落实防范治理责任;
5.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根据市域内的地质灾害特点,选择重点地区和重点工程,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三)规划目标
“十二五”期间,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开展地质灾害详查工作;对重要地质灾害点进行勘查,对危险性大的灾害隐患点进行治理;完善现有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提高地质灾害应急能力。
三、防治分区
以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为基础,结合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国土开发总体规划,并充分考虑人口密度、社会财富和重要基础设施分布等,兼顾流域与行政区划的完整性,按地质灾害类别,将全市划分为崩塌、滑坡、泥石流防治区、地面塌陷防治区和地面沉降、地裂缝防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