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大众传媒应急科学传播体系。发挥电视广播受众广泛的优势,针对受众的不同心理和层次需求提供多样化的科学抗灾信息服务。发挥互联网交互性、时效性优势,推出专题网页,加强与网民的即时互动交流。发挥移动媒体方便快捷优势,加强抗灾期间移动媒体的科技传播规划,形成规模辐射效应。
3、分工:
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教委、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民政局、市环保局、市市政市容委、市农委、市文化局、市广电局、市新闻出版局、市文物局、市体育局、团市委、市总工会、市妇联、市气象局、市科协、市社科联参加。
(九)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1、任务:
提升现有科普基础设施的科普能力;拓展社会设施资源的科普功能;推进基层科普设施建设,优化科普基础设施布局,实现科普资源服务公平普惠。
2、措施:
增强科普基础设施的科普教育功能和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北京科学中心。对中国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北京天文馆等国家和市级科普基地,要强化需求导向,完善运行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加强展示教育内容的互动性、展出形式的多样性和展示教育资源的时效性,增强科普基础设施的吸引力和服务效果。通过科普基地联盟,实现科普基地互惠、互利、合作,进一步提升科普基地联合服务的能力。
挖掘科技项目和社会设施的科普教育功能,增加科普基础设施数量。配合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的实施,建立现代科技和创新成果展示基地。支持产业科技馆或博物馆建设。引导公园、商店、书店、医院、影剧院、图书馆、体育场所等公共场所逐步增加科普设施,开展科普宣传活动。逐步提升科普主题公园以及观光农业园、动植物园、地质公园、矿山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场所科普能力,增加旅游业尤其是工业旅游的科普元素。
加强社区、乡村科普设施建设。“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和“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奖补资金主要用于科普设施建设。支持农业科技产业园配备科普宣传设施和实验仪器设备,支持乡村配备农业实验和农产品检测设施,支持户外科普设施建设。继续开展创新型科普社区创建活动。盘活存量与发展增量相结合,统筹区域、城乡不同类型科普设施的发展,在新城建设和城南计划中注重科普场馆建设。
3、分工:
由市科委牵头,市委宣传部、首都精神文明办、市委社会工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规划委、市市政市容委、市农委、市文化局、市卫生局、市文物局、市体育局、市园林绿化局、团市委、市总工会、市妇联、市残联、市科协参加。
(十)首都科普资源集成与服务工程。
1、任务:
加强与中央单位合作,动员中央在京单位特别是国家科技、教育、文化机构的科普资源为首都科普事业发展服务;为在京社会组织参与首都科普公共服务搭建平台;以科普资源联盟为依托,利用外国驻京使馆、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的科普资源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服务。
2、措施:
积极探索中央在京单位科普资源为首都公众的服务模式。倡导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中央单位科技工作者更加广泛而深入地参与科普工作,充分发挥中央科研教育单位退休老同志的智力优势,服务首都市民科学素质工作。整合中央在京科技、教育、文化以及企业的科技资源,形成具有高端水平、独具特色的科普项目。建立国家实验室“社会开放日”活动机制,鼓励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鼓励中央企业建立专业性博物馆、科技馆。鼓励高校师生面向社会广泛开展科普志愿服务。
拓宽社会组织参与首都科普事业的渠道。鼓励和支持全国性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等组织从事科普公益事业,通过招标、奖励、补贴等形式培育科普服务市场主体,搭建社会组织参与科普公共服务的平台。积极培育科普领域的社会组织,形成科普类社会组织的合理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