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安全生产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完成了市、县两级安全监管机构的单独设置,全市51个乡镇(街道)成立了安全监管机构。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制度,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管理体系。坚持并完善了防范重特大事故工作会议制度、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安全生产投入、检查督查、联合执法、事故责任追究等制度,安全生产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
3. 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不断深化。通过深入开展“隐患治理年”、“安全生产百日督查”和“安全生产年”等各项活动,强化了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道路交通、消防(火灾)、建筑施工、特种设备、农业机械、渔业船舶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隐患治理和专项检查,有效治理了一批事故隐患,促进了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状况的稳定好转。“十一五”时期全市没有发生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4. 执法监察体系得到加强。市、县两级执法监察机构全部组建,委托乡镇(街道)行政执法工作全面铺开。建立完善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密切配合的联合执法机制,深入开展了一系列“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无证无照和证照不全等生产经营建设行为,限期整改、关闭和取缔一大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企业,规范了全市安全生产秩序。2010年,全市安监部门监督监察企业2632家,发出执法文书472份,消除隐患1293处;市公安交警部门查扣无牌证机动车辆11026辆,公开销毁各类无牌无证机动车辆8374辆,查处交通违章行为38万起,从源头上有效控制事故发生。
5. 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整体提高。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在全市非煤矿山推广中深孔爆破技术、在道路运输领域推广GPS卫星定位动态监控,在渔业船舶推广安装防碰撞自动识别系统等先进安全技术,强化了科技进步对安全生产的促进和保障作用。推行高危行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提高安全费用和工伤预防费等经济政策,加大了安全生产投入。市、县两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基本组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市、县两级及市专业部门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安全生产应急指挥平台网络初步形成。
6. 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成效明显。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载体,大力推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进家庭“五进”活动,全民安全意识得到显著提高。深入开展“安全文化”创建活动,涌现出移动汕尾分公司等一批国家、省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加强对各类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和管理水平普遍提高。据统计“十一五”时期全市培训教育各类从业人员约30万人。
(二)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我市正处于全面贯彻实施《汕尾市实施砍掉落后尾巴行动纲要》的关键时期,也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期。同时是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的决定》中确定的“到2020年全市安全生产现状实现根本性好转”目标实现的攻坚阶段。我市安全生产工作既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和不利因素,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任重道远。
1. 发展的机遇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把安全生产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幸福汕尾,争当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排头兵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根本保证。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和各方面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二是我市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加快,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入,为解决深层次、结构性、区域性的安全生产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安全生产工作进入以实现安全发展为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时期。
三是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进一步实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全民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为做好“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2. 面临的挑战
一是基数大。“十一五”时期,我市安全生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事故总量和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仍然偏多,道路交通、渔业船舶等重点行业领域较大事故时有发生。
二是基础差。我市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各级政府对公共安全投入不足,安全基础设施缺位严重,尤其是基层政府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仍未完全落实,重生产轻安全,重效益轻安全现象严重;一些行业安全监管缺位,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突出;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有待提高。
三是发展快。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奋斗目标,其中每年GDP增速均在20%以上,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条件下,发展与安全的矛盾仍较为突出,如何保持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我们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