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完善地震监测台网,全市地震监测能力达到1.0级以上,地震发生后,最短时间内发出震情“三要素”,依托省地震局技术平台,基本满足开展地震预警、地震速报、烈度速报等服务的基础条件。
--建立和完善地下流体地震前兆观测系统,开展长期的地壳形变、构造变形观测;
--配合全省开展地震(海啸)预警,实现与全省预警平台的联网。
--配合全省完成城市重要建(构)筑物、生命线工程的抗震性能普查。
--实施农村地震安全民居工程,使农村房屋的抗震能力基本达到全省2020年防震减灾奋斗目标,即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级左右、相当于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的能力。
--进一步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加强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灾情获取等系统和应急装备建设。
三、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通过大力开展地震安全基础能力建设,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社会抗御地震的能力,使全市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
(一)进一步提升地震监测能力
完善汕尾市陆丰、陆河GPS基准站,新建1个GPS基准站;完善汕尾市地震前兆观测台网,提高地震前兆观测能力和分析监测能力;进一步加强粤东闽南区域防震减灾联防协作工作;升级地震监测软硬件,推进测震台网和强震台网的“两网合一”,进一步提升速报能力。
(二)进一步加强地震灾害预防能力
进一步提升我市城乡抗震设防能力。依法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把抗震设防要求真正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严格执行抗震设计规范,科学确定重大建设工程和生命线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
配合省地震局开展全市重要建(构)筑物、生命线工程的抗震性能普查,对大专院校(含独立学院、民办院校)、医院、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和重要生命线工程开展抗震性能鉴定工作。
继续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村建设工作,推广农村民居抗震防震新技术。
继续开展县(市、区)、重点镇、开发区的地震小区划研究工作。不断推进地震小区划工作,为我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和工程建设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三)进一步提高抗震救灾组织指挥和应急救援能力
建立健全高效的地震信息沟通机制。进一步健全各级抗震救灾组织指挥机制,构建上下贯通、左右协调、前后衔接、协调顺畅、保障有力的组织指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