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汕尾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汕府办〔2011〕6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汕尾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业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科技局(市地震局)反映。
汕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一年十月十四日
汕尾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地震安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我市综合防震减灾能力,根据《广东省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及《汕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我市地震灾害概况及面临的形势
我市地处东南沿海地震活动带中段,地质构造较复杂,规模宏大的莲花山断裂带在我市西北部通过,海城-梅陇断裂带横跨本市中部,历史上曾经发生一系列的小震群活动,潜伏着发生中强度地震的可能;五华-深圳、紫金-惠阳、潮州-普宁等地震断裂带都经过我市;福建至汕头地震带对我市也有直接影响。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我市绝大部分地区处于地震烈度Ⅶ度区域,是国家级地震重点监视设防区之一。
据记载,我市近代曾发生三次中强度地震,其中二次发生在海丰公平5.0级左右的地震(1693年4月、1874年7月),一次发生在红海湾外海的6.0级地震(1911年5月),都造成较大的破坏和影响。近期我市及周边地区地震强度和频度有明显增强趋势,其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市海丰发生的小震群活动,一共发生了1800多次小震,最大一次达4.6级;建市以来,我市区域内小震不断;周边地区尤其是台湾地区的强地震,经常会波及影响我市。
(二)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防震减灾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建设和社会稳定。例如,汶川地震在很短的时间造成近8万人死亡,30余万人受伤,经济损失高达8千多亿元人民币,而恢复重建则需要上万亿元和几年甚至更长时间。
我市人口稠密、毗邻港澳,为国家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对居住的环境要求更安全和舒适、对政府的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有越来越高的期待,特别是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强震发生后,地震安全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广大群众对在地震预报尚未过关情况下的政府管理突发地震灾害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尤为关注,防震减灾的能力和水平与公众需求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同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生命线工程的依存度越来越高,各产业链之间的相互关联更加紧密,能源、水利、交通、通信工程等重要基础设施的建设也需要防震减灾工作提供更加安全的保障。而目前我市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相对较弱,地震安全社会服务匮乏,难以满足政府和全社会对应急救援、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要求。因此,做好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十分必要,非常迫切,防震减灾工作依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