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卫生局关于开展上海市中医临床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的通知
(沪卫中医〔2012〕029号)
各区县卫生局:
根据《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部署,本市将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加强中医内涵建设,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以及中医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为更好地优化本市中医临床重点学科群的结构和分布,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科研能力及人员队伍建设,促进本市中医药教育、科研和医疗服务全面均衡发展,经研究,我局决定在本市各区县医疗机构开展上海市中医临床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组织工作与推荐额度
各区县卫生主管部门要积极做好上海市中医临床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申报组织工作,根据《上海市中医临床重点学科建设方案》(见附件1)及我局对此项工作的要求,认真选拔,择优推荐。
上海市中医临床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实行限额申报,每个区县限报2项,浦东新区、黄浦区可各增报2项。
二、申报原则
(一)被推荐学科必须中医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的综合优势,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团队。学科带头人要具备较高学术水平和组织能力,原则上年龄不超过57岁,身体健康。
(二)项目承担单位要将上海市中医临床重点学科建设纳入医院发展重点工作,并对学科建设有较强的支撑能力,具备开展学科建设工作的各项保障条件。做到组织落实,经费落实,制度健全,管理科学。
(三)各有关区县卫生行政部门要将上海市中医临床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列入本区县卫生工作重点,加强扶持,加强指导,配合做好全程管理。
三、申报材料及程序
推荐的申报项目应填写《上海市中医临床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申报书》(见附件2,以下简称《申报书》,填写格式请从http://wsj.sh.gov.cn下载),用A4纸双面打印,装订成册,一式7份,有关证明等辅助材料1份,单独装订,经申报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核准盖章,同时交《申报书》电子版(刻录成光盘)1份,由区县卫生局统一报送我局。
我局将组织有关专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评审,择优选拔建设。
四、申报时间与地点
申报受理工作于6月11日截止。
地点:北京西路1477号804室
五、联系人与联系电话
洪海平 22121614 祝培英 22121626
附件:1.《上海市中医临床重点学科建设方案》
2.《上海市中医临床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申报书》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一日
附件1
上海市中医临床重点学科建设方案
为切实贯彻落实《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上海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根据《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部署,我局将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推动本市中医临床特色优势学科科学有序地发展,同时,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基层学科带头人和一支优秀人才队伍,全面提升本市中医药教育、科研和医疗服务发展水平。因此,将在本市区县医疗机构开展上海市中医临床重点学科建设工作。为使这项工作有序开展,并确保取得预期成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基本理论为基础,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以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和创新为根本,使人民得到更多的优质中医资源服务。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中医药学科建设的自身规律,进一步继承发扬中医药特色与优势,提高中医药的服务水平,加快推动本市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
三、建设目标
通过在区县级医疗机构遴选并培育20个左右具有显著中医药特色与优势的中医临床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为本市区县医疗机构中医临床学科发展提供一个建设平台,同时,培养一批医德医风良好、科研及临床能力突出,有真才实学的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支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为进一步提高区县医疗机构中医药学术水平储备科研和人才力量。
上海市中医临床重点学科建设周期为三年。
四、建设任务
(一)主要任务
通过上海市中医临床重点学科建设,在区县医疗机构建立一批集中医科研、人才培养、医疗服务、交流合作、知识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集成平台,并发挥学术引领和技术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中医药学科竞争力和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基层中医药工作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上海市中医临床重点学科建设,在区县医疗机构中加强优秀中医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培养一批扎根基层、受老百姓欢迎的名中医以及在区域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形成一支优秀中青年中医人才队伍,促进本市中医药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二)具体任务
1.文献和理论研究:对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古代文献和现代文献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收集、整理,对临床研究过程进行数字化记录,建设中医学科的文献数据库,并用现代技术和方法加以认真研究。通过分析、归纳、提炼,探索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点,丰富和完善本学科中医理论体系。
2.临床研究:以提升疗效和服务能力为核心,以中医特色明显、临床疗效确切的2-3个重点病种(主要指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防治)为抓手,以目标明确的系列研究项目为切入点,探索适用于本学科学术研究与发展的方法学。通过学科建设,不断提高在临床上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使本学科在中医理论、治疗手段、关键技术以及提高疗效等方面有较大的飞跃,在建立中医疾病诊治规范和疗效评价体系、开展成熟技术推广应用研究上有所创新,有所贡献,最终在若干疾病的中医药防治方面形成独特的区域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