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放在人民群众宜居安康和为科学发展固本强基的高度去对待,在持续解决水环境和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基础上,大力解决日益凸显的其它环境问题。一是大力推进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引导和鼓励农民科学施肥施药和合理养殖种植,逐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把好土壤这一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连片整治工作进程,到2015年,全市涉农县区完成3个以上连片整治项目,争取上级资金达到3亿元以上。二是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编制完成《大同市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采取限期治理、清理取缔等严格措施,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有效减少重金属污染给人民群众造成的危害。三是合理调整化工企业空间布局,严格危险废物及化学品生产管理,堵塞运输安全漏洞,切实防范化学品及危险废物环境污染事件。四是建设快速高效的环境应急体系,加强装备配置,充实救援物资。应急处置务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监测、早处置,把危害降到最小程度。五是严肃查处危废和化学品异地及跨界倾倒案件,切实保障全市环境安全。
(六)以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目标,协同推进“创建工程”。
继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卫生城市成果,加强城乡结合部环境整治,实施噪声、餐饮油烟以及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规模化养殖、村庄环境等综合整治。开展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全面达到《城市容貌标准》(GB50449-2008)。提高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处理率,做到危险废物依法安全处置。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以上,严格控制交通干线和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确保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小于60dB(A),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小于70dB(A)。加大园林绿化工作力度,逐年提高园林绿化率,确保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连续三年城市环境综合定量考核位居全省前列。
(七)以建立创模长效机制为着眼点,强化环保“宣教工程”。
进一步加强新闻媒体宣传,强化社会宣传,实施全民环境教育,提高市民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社会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知晓度、认同度、参与度、满意度,开展绿色创建,倡导绿色消费。充分发挥绿色学校的示范作用,继续开展创建绿色学校和环境教育基地活动,确保到2015年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达到85%以上。建立公众环境保护参与机制,开展公众对城市环境满意度调查活动,激发公众环保参与热情,形成全民共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良好局面。
五、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