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按照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保障城市食品供应、优化城乡人口结构等要求,始终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把高效生态农业作为上海农业发展的方向。
(一)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和主要地产农产品生产供应。从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切实重视粮食生产。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确保2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立本市地产鲜活农产品最低保有量制度,到2012年,猪肉、禽蛋、水产品等的生产上市量保持在本市消费量的25-50%;绿叶菜、鲜奶的生产上市量分别保持在本市消费量的90%和55%左右,不断增强大城市抗御自然灾害风险和动物疫病风险的能力,确保本市主要地产农产品的正常供应。
(二)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以区域化产业基础建设、农业产业化组织建设和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为抓手,扶持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和市场前景的农产品基地和农业龙头企业,做强做优主导产业。大力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培育和壮大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农业市场竞争主体,不断提高其应对千变万化市场的能力。提升现代农业园区的产业能级,鼓励各类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利用区域优势,推广高效适用模式,鼓励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提高生态林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节约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合理茬口轮作,实现节能减排,发展循环农业。实行种养结合的生产模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积极引导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提高农作物秸秆还田综合利用率和畜禽粪便资源利用水平,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力争在节水旱稻、食用菌、双低油菜、花卉、蔬菜、设施装备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集成,重点支持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疫病防控等领域科技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对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的支持。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加强适用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继续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培育科技示范户,不断提高重点示范区内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为农服务的作用。
(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本农田排灌设施、外围水利配套和气象能力建设,提高农业抗灾能力。继续推进设施粮田和设施菜田建设,加快推进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和标准化水产养殖场建设,推进渔港标准化改造和建设。支持渔船更新改造,增强抗风险能力。合理安排农业设施用地,提高农业设施配套能力。提升农业装备水平,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的新型机具,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