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条 学校具体组织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项目,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和不同年级学生的成长需求,制定学校实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项目的活动方案。要将活动实施情况的考核分别纳入学校课堂教学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中,建立学生实践活动记录袋,记录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与成效;建立学校活动档案,定期总结并向区县教委报告活动效果;做好文字和影像资料的整理和留存工作。
第三章 经费预算管理
第八条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项目所需经费由市、区县两级财政共担。市财政安排补助经费,支持和引导项目实施,所需经费纳入市级财政年度预算。各区县财政要结合实际需求和财力安排项目经费,纳入区县年度财政预算。
第九条 根据开展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活动的实际发生费用,考虑城区、郊区往返距离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市级经费补助标准为:城区按照年生均150元给予补助(包括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等城六区),郊区县按照年生均200元给予补助(房山等10个郊区县和燕山地区)。
第十条 市教委根据年度项目实施方案,编制项目预算,经市财政局审核后,由市财政局下达预算。各区县财政局审核区县教委项目预算方案,及时将市区县两级经费拨付到学校。
第十一条 各区县教委、财政和学校要建立健全经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和北京市有关财务管理规定。经费开支范围主要包括教育活动发生的场馆门票、学习耗材、往返交通费及与项目建设相关的支出费用。
第十二条 学校要加强项目经费的管理。项目经费要单独建账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项目经费不得用于各类罚款、捐款、赞助、资产购置、基本建设等支出,不得用于各种福利性支出。
第十三条 各区县教委、财政要加强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的跟踪监测,及时反馈项目实施中出现的资金管理问题。于每年6月底前区县教委将上年度项目实施的总体情况、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以书面形式分别报区县财政、市教委,市教委将有关情况汇总后报市财政局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