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推动建立地方科普志愿者协会、科普志愿者服务站等组织,为科普志愿者施展才能提供服务平台。充分发挥肇庆市科普志愿者队伍、肇庆市科普讲师团、肇庆科普工作队、肇庆市科普宣传队等专业团体的作用,规范科普志愿服务行为。鼓励老科技工作者、高校师生、中学生、在职科研人员、传媒从业者参加科普志愿者队伍。在大型主题科普活动和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的展教活动中,充分发挥科普志愿者的作用,为其提供参与科普实践的机会。
--加强科普人才培养。鼓励高等院校办好科技传播和相关专业,跨学科培养一批创新型科普人才。加大科普创作支持力度,充分利用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培养一批高端科普创作与设计人才、团队与组织。鼓励和支持科学家、技术专家积极投入科普创作、科普产品的研发与设计,提高科技工作者自身的科学素质和科学道德水平。依托有条件的科技社团、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普场馆、传媒机构,扶持建设科普创作与设计培训和实践基地。发挥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科技媒体、科技社团的作用,在实践中培养一批科普活动策划与组织人才。结合打造科技传播媒体品牌,培养一批策划、设计、制作、传播能力强的科普传媒人才。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普研究团队开展科普理论研究和交流。
3、责任分工。
牵头部门:市科技局、市科协、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部门: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环境保护局、市农业局、市文广新局、市卫生局、市林业局、市安全监管局、市气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
(十一)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长效机制。
1、目标任务。
建立健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加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机制。
2、行动措施。
--完善人才培养和动员机制。落实肇庆市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科普人才工作规划,建设好专职和兼职科普工作队伍。通过学校培养、在职培训、市外进修、国际交流、实践锻炼等,培养适应我省科技馆、科普传媒等事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执行国家专职科普工作者的评价标准。完善科普人才评价政策,提高科普人员和科普成果在科技考核指标中所占比重。研究制定激励措施,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科普创作,传播科学知识和科技成果。
--建立科研与科普密切结合机制。研究制定在市科技计划项目中相应增加科普任务的措施与办法。将科普工作作为市重大科技创新任务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不涉及保密的情况下,使公众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科技发现和创新成果。推动市重大工程项目、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重大专项在立项时增加相应科普任务,验收时对科普效果进行评价。推动承担市科技项目的科研团队、企业、高校和广大科技专家在科研与科普工作的结合上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做出表率。
--强化科普投入和产业发展保障机制。逐步加大对科技场馆等公益性科普设施的投入,保障基本建设、维护良性运转。落实完善捐赠公益性事业税收政策,广泛吸纳民间资金投入科学素质建设。推动各类科普平台的整合共享,提高科普资源使用效益。落实和完善有利于科普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措施,推动科普产业健康发展。
--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和考核激励机制。按照国家制定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建立我市《科学素质行动纲要》实施的监测指标体系,定期开展肇庆市公民科学素养调查和
全市科普统计工作,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提供衡量尺度和指导,为我市《科学素质行动纲要》的实施和监测评估提供依据。探索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业绩考核,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对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
3、责任分工。
牵头部门: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委宣传部、市科协。 责任部门:市委组织部、市发展改革局、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环境保护局、市农业局、市文广新局、市卫生局、市林业局、市安全监管局、市气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
四、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
--市政府负责领导《科学素质行动纲要》的实施工作。各有关部门按照本方案的工作分工,将有关任务纳入本部门工作规划和计划,认真履行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市科协要充分发挥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综合协调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