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在政府主导和市场推进下,严格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围绕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目标,突出抓好思想转变、责任落实和安全基础三项工作,促进形成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新局面,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为构建和谐湛江和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力度,以重点工程的实施带动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全面实施,把规划确定的目标落到实处。
(一)危险化学品专区建设工程
合理规划危险化学品产业布局,逐步建设10个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危险化学品专区,实现新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进入专区。达到全市危化品集中储存、集中交易和统一管理,防止和减少危化品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特别是要对湛江港石化仓储区以及临海工业园区全面实行统一和协调管理,定期开展区域安全评价。
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建设项目安全条件的审查和新工艺、新设备的试运行监管。继续淘汰落后和安全条件差的工艺、技术、设施和装备,推动企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坚决制止危及安全生产的低水平项目重复建设。
(二)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程
继续完成霞山海滨码头改扩建工程,根除安全生产隐患;对原有的交通信息监控平台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建设具有多功能交通运输综合信息平台和应急平台;进一步加强对乡镇渡口渡船进行更新改造力度。
加强对海安港客运与货运安全监管;加强对湛江港,尤其是湛江港石化仓储区的综合监管工程。成立港口监管委员会,实行统一管理、协调管理。
加大对乡镇船舶、码头和渡口的监管力度,落实乡镇船舶、码头和渡口安全管理责任,完善乡镇船舶、码头和渡口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乡镇船舶和渡口管理机制。加大船员培训力度,杜绝从业人员无证上岗;加大船舶检验力度,杜绝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船舶航行;强化船舶消防、救生设施建设,按规定配备配足消防设施和救生器材;加大水上交通安全的监督管理力度,取缔“三无船舶”,杜绝超员超载、非法运输等违法行为,整顿水上交通运输秩序。
(三)先进安全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工程
加强安全生产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以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和特种设备等行业领域为重点,以重大危险源辨识和监控、事故隐患治理、事故预警、应急救援、事故调查与分析等关键环节为突破口,进行安全生产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加强安全生产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和成果转化。
组织开展临港工业园区集约化管理模式的研究及其示范工程、矿山重大灾害机理及预防技术研究、化工及危险化学品事故预防与控制技术研究、重大危险源监控关键技术研究、重大事故调查分析与仿真技术研究、特种设备完整性管理方法研究等。重点推广10项成熟、先进、适用的安全生产技术;建设5个安全生产科技示范工程。
(四)应急救援体系指挥中心平台建设工程
全市十二五期间投入2亿元,建设市级应急救援基地和企业专区应急救援基地。形成办公场所、应急指挥救援设施齐全配套,适应我市应急救援工作需要的硬件条件。同时,建设一批(市、县两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构建市、县(市、区)及逐步形成覆盖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水上交通、消防、建筑和特种设备等有关行业领域的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成10个(市、县二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形成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协调指挥机制。
整合现有应急救援资源,发挥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作用,建设完善一批综合性、专业性区域应急救援和训练基地,培养快速、有序、高效的专业化救援队伍。建设完善全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信息平台和网络系统,保证应急救援信息畅通,指挥有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通信、培训演练、技术支持、物资与装备储备系统,为应急救援提供可靠的支持保障。通过政策和一定的资金引导,要求生产经营单位根据本单位生产经营特点,积极配合市、县政府机构开展工作,建设(市、县二级)行业(如:危化、非煤矿山、消防等)应急救援基地10个。
(五)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程
建设重大危险源普查及安全监控系统建设工程。在全市开展贮罐区(贮罐)、库区(库)、生产场所、特种设备、尾矿库等各类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建立市、县(市、区)二级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建设市、县(市、区)二级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中心,逐步形成市、县(市、区)二级重大危险源动态监管及监控预警体系;建立市、县(市、区)二级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过程动态监控平台及网络系统。同时,在湛江市、县(市、区)全面推广使用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车辆行车记录仪和GPS等安全监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