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江门市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进一步完善地震应急预案,提高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适时组织开展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地震应急演练工作。发挥市防震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组织开展地震应急检查工作。加强地震救援队伍和应急志愿者队伍的培训和演练,提高现场急救护理和现场处置能力。完善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和应急救援辅助决策系统建设,完善地震灾情速报、灾害损失评估等技术保障能力,为政府实施指挥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和保障,确保高效有序组织指挥抗震救灾。积极配合其他部门推进应急避护场所建设。

  进一步健全群测群防工作体系,加强地震群测群防队伍建设,加大群测群防观测员、防震减灾助理员、防震减灾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和培训力度,发挥他们在地震宏观测报、灾情速报、科普宣传、应急救援等方面的作用。加强沟通联络,定期组织参观学习,逐步构建起县(市、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防震减灾网。

  通过信息发布系统和网络查询服务系统,建立基于地震安全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地震信息服务系统,向政府、公众、科研单位等提供包括监测数据共享、震害预测查询、活断层信息咨询、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查询、灾情速报等多项的地震安全综合信息服务,并实现与省地震局的信息服务平台对接,显著提升我市地震安全的社会服务能力,实现地震服务从震时和震后的应急服务到常态化服务的转变。

  (四)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

  建立县(市、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群测群防网络,做到任务到点,责任到人。实现自我识别、自我监测、自我预报、自我防范、自我应急与互救。

  争取建立市级地质环境监测站。优先建立1-2 处地质灾害重大隐患点专业监测网,实现地质灾害动态监测数据远程实时传输;逐步建立县(市、区)地质灾害监测网络。专业人员重点对江海区礼乐地面沉降实行监测,监测数据达到实时传输、自动处理。

  基本建立起各市、区地质灾害应急反应系统,每年汛期前组织对防灾减灾措施、群测群防网络、监测责任制检查,并对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险情巡查,加强汛前检查、汛中巡查、汛后总结复查工作。地质灾害发生后,及时组织技术力量赶赴现场,进行灾情应急调查,了解灾害原因、发展趋势,协助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提出对策意见。

  争取完成台山市防治示范县建设。一是建立山丘区农村住宅地质环境标准指引规范;二是设置地质灾害隐患点或危险点标准警示牌;三是建立和完善县(市、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与信息反馈网络,落实监测责任;四是开展远程传输与动态实时监测;五是建立各市、区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示范区建设。争取建立江海区礼乐街道地面沉降监测网,定期开展监测,研究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水位动态变化与地质结构的相互关系及其演化规律;结合海平面变化,深入分析地面沉降对城市建设、国土整治、经济发展的危害。建立城市和区域地面沉降评价标准及指标体系,提出控制地面沉降和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有效措施。

  (五)海洋渔业灾害防控能力建设

  加强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监视及预警预报能力建设。以市级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为中心,加快县级监测站建设,完善监测网络,使监测范围覆盖全市,为防灾减灾,提高海洋灾害预警预报效率和准确率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为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海洋生态效益和服务效益的提供客观的信息支持,为沿海经济建设和海洋工程提供切实的保障。

  开展警戒潮位核定工作,提供海岸工程建设及防灾减灾的安全技术保障。根据《警戒潮位核定方法》(GB/T17839-1999),核定科学、合理、符合我市防潮习惯的警戒潮位,计算该海区潮汐特征值(包括潮差、平均高低潮位、涨落潮历时等)、当地平均海平面、理论深度基准面、工程设计高低水位、乘潮作业所需要的乘潮验证水位等多种工程技术指标,为各种海洋、海岸工程建设,尤其是港口码头工程、海堤防护工程、滨海旅游开发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安全技术保障和技术指导。

  开展海洋环境常规预报工作,面向社会公众和涉海企业提供海洋环境预警报服务。选取沿岸的崖门口、广海湾、镇海湾、川岛4个重点海域,每天向社会公众提供以上海区的海洋环境预报;向新会港、铜鼓电厂、广海湾填海工程等的涉海企业和重点项目每天提供专业的海洋环境预报及灾害预警报服务。逐步加大对全市滨海旅游、海上交通和海岸工程建设等方面的海洋环境预报保障服务工作力度。

  开展海洋灾害应急预警工作,向政府提供海洋灾害应急辅助决策信息。制作并发布江门市所辖海区及邻近海区风暴潮、海浪、海啸、赤潮等预警信息,每天向社会公众提供潮汐、水温、海浪等要素和每天定时提供海区的旅游区海水浴场的潮汐、水质、水温、波浪等海洋环境预报及海洋灾害应急预警预报,向政府提供相关应急决策辅助信息。可以通过开发的综合信息平台、手机短信发布平台等发布信息。

  加强水生动物防疫检疫能力建设。启动建设市级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实验室,开展水生动物疫病监测。完善水生动物疫病测报网络,建成市、县(市、区)、镇(街道)三级联动,政府部门、水产养殖大户和渔药经销商共同参与,反应迅速的测报网络,为我市水生动物防疫工作提供支援。

  加强渔港(渔船避风塘)建设。继续实施标准化渔港建设工程,抓好崖门国家一级渔港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加强与省有关部门沟通,争取广海、横山二类渔港建设项目早日获得批复。做好沙堤渔港建设规划和项目申报工作,争取按照一类渔港进行建设。

  加强抢险救灾装备建设。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支持,建造一艘100吨钢质渔政执法船。

  完成渔业安全生产通信指挥系统建设。加强对县级系统建设的指导,年内全面完成市、县两级系统建设。按照“场地共享、设备共享、管理统一”的要求,对市级渔业安全生产通讯指挥系统、渔政指挥系统、海域使用动态监测监视系统、海洋环境预报及灾害应急预警系统等进行整合,实现资源、数据、信息的共享。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