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力加强污染减排“三大体系”建设,强化环境监管能力。一是建立节能减排倒逼机制,实行节能减排“一票否决”制。二是加强环境监管、环境预警和污染事故应急能力建设。环境监察部门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升监察水平。三是加强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国控、省控及减排重点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测设施,违法排污现象大大减少。四是完善了大气和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全市已建成大气自动监测站37个,水质自动监测站10个,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市的空气、水质自动监测网络系统。
(三)“十一五”总量控制政策保障措施落实情况。
1.树立“大环保”理念,实现齐抓共管。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环境也是竞争力、环境也是生产力,产业要升级、环境先升级,始终把加强环保工作、狠抓污染减排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把污染减排列为党委政府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大环保”工作机制,形成人大、政协、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和社会各界对环保工作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机制,从环境经济政策、环境准入、环境监管、环境整治等方面全方位系统地推进污染减排工作。
2.加强减排考核,建立预警机制。我市对各区政府实行严格的减排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并结合实际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估体系,将减排指标在经济社会考核中的权重增加到16%。同时,建立减排预警机制,加强数据分析,强化日常自查,对于可能难以完成减排目标的区进行约谈和预警,有效落实了各级政府的减排责任,取得了明显的推动效应。此外,还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将污染减排列为人大政协的督查督办内容。
3.严格环境准入,促进产业绿色升级。严格环保准入,强调“环保是项目的前提”,把总量指标作为源头控制的首要前提,提出了实行项目审批与污染减排挂钩、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清洁生产,指导新上项目采用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环境污染少的先进技术。
4.创新环保投融资体制,提升运营水平。我市积极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的市场化,以污水、垃圾处理市场化建设为突破口,对城市的可经营性公用事业项目实行投资产业化和运作市场化,广泛吸纳国内外的资金、先进经验和技术,提高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水平,先后成功推出20多个污水处理项目、垃圾填埋场、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和垃圾中转站等项目。
三、“十二五”总量控制工作难点
(一)减排任务重,减排空间小。
我市减排指标在全省所占比重较大,减排任务高于国家下达给省的减排任务,我市要在“十一五”减排超过33%的基础上,在“十二五”继续减排约20%左右,两个五年均保持如此高的削减率,减排空间越来越小。而且,相对容易的工作在“十一五”已经开展,“十一五”期间我市小火电和立窑水泥企业全部退出,实施了陶瓷、纺织印染、玻璃、熔铸、铝型材等污染行业的治理提升,工业企业普遍已经开展了治理。“十二五”工业减排空间小。
(二)经济社会发快速发展,新增排放量较大。
主要污染物新增量按照GDP、城镇人口、煤炭消耗、畜禽养殖、机动车等增量数据进行核算,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主要污染物新增排放量较大,进一步加大了总量控制难度。
(三)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欠账多,难以发挥减排效益。
“十一五”期间,我市全面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接近170万吨,基本实现镇镇建成污水处理厂。但由于配套管网建设滞后造成处理水量不足,一部分污水处理厂水量进水水量严重不足,进水浓度明显偏低,难以发挥减排效益。同时,国家“十二五”减排关注污水厂污泥安全处置问题,我市现行的污泥处置多为外运填埋,难以满足减排核查要求。
四、“十二五”总量控制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一)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严格控制污染物新增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