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佛山市区域卫生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禅城区有执业(助理)医师2820人,注册护士3199人;南海区有执业(助理)医师3303人,注册护士3985人;顺德区有执业(助理)医师4002人,注册护士4658人;三水区有执业(助理)医师1076人,注册护士1093人;高明区有执业(助理)医师625人,注册护士623人。
  5.医疗设备与设施。
  “十一五”期间,我市卫生投入不断增加,先后引进各种先进的诊疗设备与治疗手段。全市万元以上设备总价值37.60亿元,拥有万元以上医疗设备26603台(套),1-49万元医疗设备25277台(套),50-99万元医疗设备835台(套),100万元及以上医疗设备491台(套)。
  (四)卫生服务提供有序增长。
  2010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门、急诊诊疗7438.27万人次,区级及以上医院门诊诊疗占全市门诊总量的23.72%,镇(街)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占76.28%;住院85.89万人次,区级及以上医院占全市住院总量的44.64%;镇(街)医疗卫生机构占39.02%。表明卫生服务可及性较好,居民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和住院的比例有所增加,首诊地点开始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移,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比例高于全国水平。2010年全市采血2416.58万毫升,全市临床用血实现100%无偿献血。
  其中禅城区门、急诊1746.88万人次,住院24.1万人次;南海区门、急诊2382.60万人次,住院28.3万人次;顺德区医疗机构门、急诊诊疗2505.54万人次,住院24.91万人次;三水区门、急诊500.15万人次,住院5.25万人次;高明区门、急诊303.30万人次,住院3.32万人次。
  (五)医疗服务效率明显提高。
  2010全市医疗机构医师人均全年担负诊疗6328人次,住院床日674天;病床使用率为93.97%;平均住院日为9.6天;出院病人治愈率为73.7%,好转率23.86%,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89.51%;全市CT、MRI、800mA及以上X线机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0.6%,91%,43.3%。
  其中禅城区医师年均担负诊疗6130人次和住院床日980天,病床使用率为109.02%;南海区医师年均担负诊疗7301.88人次和住院床日637.55天,病床使用率为98.24%;顺德区医师人均全年担负诊疗6275人次和住院床日599天,病床使用率为95.95%;高明区医师年均担负诊疗4701人次和住床日446天,病床使用率为77.87%;三水区医师年均担负诊疗4904人次和住院床日367天,病床使用率为72.23%。
  (六)卫生服务利用有所上升。
  2010年我市居民人年均诊疗10.34次,每百居民年均住院11.94人次。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我市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8.9%,两周患病率最高的前5位疾病为: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损伤和中毒。在慢性病构成中,循环系统疾病占39.7%、运动系统占19.8%,呼吸系统疾病占11.9%、消化系统占8.9%,内分泌、营养代谢系统疾病占7.0%。与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相比,慢性病患病排序前移,居民卫生服务需求量和利用水平上升,患者发病后未就诊率为30.4%,未住院率为13.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为37.6%和18.8%)。
  (七)公共卫生取得显著成效。
  1.疾病防控。
  “十一五”期间,不断完善应急机制,提高现场处置、实验室检测和应急能力;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免疫规划疫苗针对性的疾病得到有效控制,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加快推进消除麻疹工作,麻疹发病率大幅下降;重点传染病防治取得明显成效,有效控制了手足口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疫情;艾滋病防治工作引进新理念和新技术,构建综合防治模式;肝吸虫病感染率逐步下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在社区干预处理逐渐引起重视;2009年碘缺乏病达到国家消除标准。
  2.卫生监督。
  市、区、镇(街)三级卫生监督网络基本形成,卫生监督队伍整体素质和依法监督能力得到提高。“十一五”期间在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职业卫生、医政执法和公共场所及健康相关产品监督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为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佛山发挥了重要作用。
  3.妇幼保健。
  2010年全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7.56%,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3.81%,住院分娩率99.99%;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省的要求。
  4.职业卫生。
  “十一五”期间,我市在省内率先推行镇(街)医疗机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资质认证工作,目前有职业健康检查机构26个,建设项目职业卫生评审列为《施工许可证》发放的前置审批条件,纳入工程报建并联审批流程,积极开展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和重点职业病专项整治,大中型企业职业卫生条件有较大改善,职业病高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
  (八)社区卫生服务进一步发展。
  “十一五”期间,全市共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5所,社区卫生服务站314所,并按国家标准配置医疗仪器设备,全面推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基本实现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部分镇(街)村(居)医疗卫生实施一体化管理;已按“十一五”规划要求达到居民步行15分钟就能获得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目前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正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能力逐渐增强。
  (九)新农合与城镇职工基本医保相衔接。
  2008年我市率先实现全民医保,实行市级指导、区级统筹,建立缴费水平与待遇水平挂钩、保障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衔接的保险制度,倡导“小病进社区门诊、大病入医院治疗”的就医方式,进一步完善了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系,2010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1.16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14.95万人,逐步减轻了居民医疗费用负担。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