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强化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
督促用人单位增强法律意识,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按照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建立自律机制,落实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各项预防制度。及时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按规定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执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制度;配置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改善工作环境,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对劳动者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安排专项经费,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卫生检测、健康监护、职业病诊断治疗和职业卫生培训等工作。
(四)深入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工作。
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工作是解决我市职业卫生历史遗留问题,防范职业病危害突发和群体事件的有效举措。按照“依法依规、突出重点、综合治理、公正评价”的原则,围绕职业病重点危害因素、危害行业、危害人群,持续不断地组织开展职业卫生专项监督执法检查和专项整治行动,指导和帮助用人单位改善作业环境,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加大对急性职业中毒危害因素的督查,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危害劳动者职业健康安全的违法行为,狠抓职业病危害典型事件的查处。到规划期末,促使我市职业病高发行业的作业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职业病危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重大职业病危害事件得到有效遏制。
(五)构建职业病防治信息网络管理平台。
在智能卫生信息系统和“健康e园”建设的总体框架下,结合职业病防治工作实际需要,构建职业病防治信息网络管理平台,实现卫生行政、卫生监督、技术服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与互动,提高职业病防治工作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其架构为“一级平台四级网络”,一级平台指在市建立职业病防治信息网络平台;四级网络指覆盖市、区、镇(街)、用人单位的四级双向信息传输网络。规划期内,初步建成包含职业健康监护、危害因素监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病诊断鉴定、职业卫生监督、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劳动者社保管理等内容的职业病防治信息系统。
(六)探索创新职业病防治工作模式。
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创新职业病防治工作模式,提高监督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