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集聚区建设在提升上海城市服务功能的同时,也有力带动了集聚区所在区域的经济增长,经济拉动作用日益增强。集聚区已成为所在地区的新地标,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热点和增长极。2010年,南京西路专业服务商务区有17幢楼宇税收超过亿元,其中恒隆广场达到24.4亿元,成为本市首幢“月双亿楼”。江湾-五角场科教商务区在发展总部经济的同时,商业也迅速发展。2010年,五角场商业中心实现销售(营业)总额已从“十五”末的5.62亿元上升至80亿元(包括电视购物)。长风生态商务区已从“长风工业区”转型为现代化办公楼宇集聚、多家跨国公司总部入驻、环境优美的生态节能商务区。
实践证明,集聚区建设有利于扩大服务业规模,提高服务业比重;有利于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提升服务业水平;有利于实现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服务业能级;有利于促进长三角联动,增强服务业辐射力;有利于社会公共资源的有机整合,实现公共配套服务的最大化合理利用;有利于能源的集约利用,实现产业的节能和环保。
(三)存在的不足
“十一五”时期,集聚区建设虽已取得了突破性的阶段成果,但与上海“四个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目标相比,与上海经济发展转型、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是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推进联席会议和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进办公室两大协调和推进机构尚不完善,其职能发挥、推进力度、工作持续性受到影响。部分区县的推进机制尚不健全。市、区县两级的统筹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强化。
二是对集聚区的用地指标、规划控制、项目审批等的政策倾斜力度尚不明显。制度化、科学化的统计调查和信息公开的量化指标尚未建立。社会各方对集聚区建设的认知度尚未形成,集聚区发展的环境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是部分集聚区产业链长度和厚度不够,缺少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龙头企业,上下游企业集聚度不够。集聚区内生活、商务配套以及专业服务业配套不够。产业集聚能级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十二五”时期本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有利条件
“十二五”时期继续推进集聚区建设,不仅是上海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客观需要,也是在多种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必然选择。“十二五”时期集聚区发展的有利条件体现在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