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师资队伍配置不合理与结构性短缺矛盾突出。一方面教师队伍总量满员与各语种之间、各学科之间超缺矛盾突出,汉语学校缺编,汉语教师中理科特别是外语、艺术及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短缺,民语学校总体超编,但“双语”教师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教师进退机制不畅,教师编制统得过死,超编学校教师没有及时进行分流,实际缺岗难以及时补充。
(五)教育资源浪费与教育资源紧缺并存。一方面部分县的学校布局调整后出现了部分校舍闲置,另一方面有部分学校教学用房、教辅用房不足,当地财政困难,无力投入改善。
三、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适度超前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均衡县市区域内教育发展、提高办学规模效益,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按照“调整、巩固、提高”的方针,积极稳妥地调整学校布局,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基础教育事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
四、基本原则
(一)坚持扩大规模和方便学生入学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既整合教育资源,又方便学生入学,既相对集中办学,又考虑广大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通过进一步调整,使学校布局与学龄人口入学要求和州直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促进教育的公平、均衡、协调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有更好、更全面受教育的机会。
(二)坚持实事求是,合理布局的原则。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按照每个乡镇重点办好一所学校的思路,重点调整村级小学和教学点,同时结合实施教育工程项目,大力发展寄宿制学校。城镇(城市)学校的布局调整,要以国家部颁标准,建立适当规模,创造品牌为目标,通过整合、扩大规模和新建的方式,解决城镇(城市)教育资源不足的办学压力,满足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对城镇(城市)优质教育的需求。
(三)坚持统筹规划和分步实施的原则。中小学布局调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按照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坚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高标准一次规划到位,分步实施,先建后撤,合理调整,平稳过渡,逐步到位。在布局调整中,要力争做到四个结合,即中小学布局调整要与当地区划调整撤乡并镇结合,要与城镇化建设结合,与当地的薄弱学校建设结合,与实施教育工程改善办学条件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