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加强企业自主创新。加快从技术引进和应用研发为主向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转变,着力推进核心技术、关键产品的科技攻关,促进新产品开发,推行“成果转化”创新模式。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新建一批工程(技术)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和行业技术研究院、产品技术测试中心等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大幅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相关标准制定,推进研发专利化、技术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同步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4.加强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大企业大集团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健全协调服务机制。加快成都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窗口平台和“中小企业服务联盟”建设,建立以公共信息服务为基础、各种专业服务为补充的各类服务平台体系,形成以各级服务中心为核心、各类服务机构为依托的企业服务联动机制。
(四)注重“两化”互动发展。
1.推进“产城一体”发展。按照“产城一体,宜居宜业”的发展要求,加快建立“两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统筹推进机制和针对性强、衔接度高、覆盖面广的“产城”互动政策体系。结合产业功能区和重大项目建设,加快编制完善重点镇、工业集中发展区“两化”互动发展规划,统筹规划工业园区发展和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区域“产城一体”示范点建设,探索形成一条“以业兴城、以城促业、产城相融”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道路。
2.加快产业载体建设。创新园区开发建设机制,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强力推进天府新区、产业功能区、工业集中发展区和工业发展点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省级产业园区。加快建设一批园区检测中心、信息中心、物流运输等配套功能性设施。研究探索园区规划、建设、环保等标准化体系规范。
3.提升园区管理水平。坚持按照“一区一主业”要求布局项目,加强项目招商、选址、落户、建设、投产、达产的全过程监管,优化项目统筹流转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使项目统筹管理更加规范合理。深化完善目标管理体系,重点考核产业层次提升、产业聚集水平和产业综合经济效益。深入推进“一站式”服务和代理服务,优化服务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园区服务水平和质量,增强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科学合理配置要素资源。
1.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强化土地集约利用理念,充分挖掘土地资源的利用空间和潜在价值,重点引进科技含量和产业附加值高的企业,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健全项目用地评审机制,坚持项目用地全市统筹,对不符合国家、省、市产业政策要求和供地标准的项目不予供地,按照分期供地原则,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和重点发展区域用地需求。建立园区内企业退出机制,通过盘活存量、清理闲置等方式,将整理、清理出的土地指标集中用于产业后续发展。制定“关、停、并、转、迁”计划及配套鼓励政策,积极引导符合入园条件的企业向工业园区内调迁。
2.强化能源保障。按适度超前原则,加快推进电网、天然气管网建设,建立能源主管部门、能源供需双方的联动机制,积极争取天然气、电力增量支持。加强能源运行监控,做到合理分配,完善能源应急保障机制,优化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响应速度,确保高端项目、重点项目能源供给,提高产业发展的能源保障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