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节能管理和建设节约型学校工作的意见
各区、市教(育)体局,局属各学校,机关各处室:
为认真贯彻落实《青岛市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青政办发〔2011〕13号)、《青岛市公共机构“十二五”节能规划》(青公节[2011]1号),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节能管理和建设节约型学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
加强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学校是全市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是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保障教育现代化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新时期学校管理的新模式。按照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全面开展节约型学校创建活动的意见》(青教通字〔2008〕36号)和《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节能行动的通知》(青教通字〔2008〕105号)要求,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积极采取行动,节能管理和建设节约型学校工作取得了有效进展。但仍存在认识不到位,机制不健全;缺乏节能专项资金,节能新技术与新产品推广运用力度不大;数字化水平低和计量基础建设薄弱;节能考核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节能管理和建设节约型学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节约能源、资源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力措施,推进节约型学校建设工作。
二、进一步明确总体要求和目标,扎实有序推进工作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青岛市《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公共机构“十二五”节能规划》、《教育局2012年工作要点》为核心,以建立学校监管机制和基本制度为主线,以加强日常管理和考核监督为重点,以加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推广使用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为突破口,将节能管理和建设节约型学校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与校园基础设计,学生德育管理、课程体系设置、师生队伍培训,校园文化建设、绿色环保教育等工作紧密结合,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构建节能管理和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长效机制。
(二)工作目标
以2008-2010年三年能源资源消耗情况平均数为基数,到2015年实现节电、节水10%,公务用车平均每百公里油耗实现节油5%以上。此外,自2012年开始,人均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要分别逐年降低且较之上年的降幅不低于3%、2%。
三、进一步突出重点,务求工作实效性
(一)加强节约意识培养,促进节约观念升华
认真贯彻
教育部《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通知》(教发[2006]3号)和国家发改委会同教育部等17个部门联合制定的《“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发改环资[2012]194号)要求,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充实丰富节约能源、资源、环保教育等内容,将节能、节水、节地、节粮、节材等内容,以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形式,纳入课堂教学、课外实践,并与学生行为守则、德育考评紧密结合,加强节能减排宣传教育,不断培养学生节能减排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倡导合理消费、适度消费观念,加强对师生员工的勤俭节约教育。
(二)加强节约制度约束,增强节约管理实效
建立健全能耗统计和计量制度。严格按照《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制度》(国管节能[2011]393)要求,从2012年1月起,各单位要完善统计制度,建立统计台账(见附件1-6),落实专人负责,确保统计数据准确,及时做好能耗报告工作。进一步落实《
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国务院令第531号),建立能耗监测、统计、审计、公示等制度,逐步配齐配好能源资源分户、分类、分项计量设施(设备),加强对能耗的实时动态监测,及时做好能耗采集与分析。
加强日常管理制度的落实。严格落实水、电、气、油、粮和空调、办公设施、公务用车等制度措施,切实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在切实摸清学校能源资源消耗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学校 2012年度节能管理和建设节约型学校工作计划。
(三)加强节能设施改造,提升节约技术水准
加强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与使用。开展“绿色照明行动”,更换使用节能灯,淘汰能耗高灯具;楼梯、走廊等公共场所的照明,应安装智能控制装置,杜绝长明灯现象;对耗能量大的用能设备,在综合考虑费效比的基础上,采用变频调速、无功补偿等节电技术,提高能效水平;卫生洁具更换为节水型器具,杜绝“跑冒滴漏”和长流水现象;使用节水灌溉技术,绿地用水使用雨水和符合水质要求的中水,杜绝使用自来水;鼓励积极引入太阳能热水、采暖、光电技术和地源热泵技术等新能源技术。
加强建筑节能管理。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建筑节能的规定和标准,采用节能型建筑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减少采暖、制冷、照明能耗。既有建筑改造应严把节能评估关,抓好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
加强锅炉节能管理。对传统燃煤、燃油、燃气锅炉、灶具进行技术升级或改造,更换使用节能灶具和设备,有效降低能耗。
(四)加强精细化管理,降低办学运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