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安全生产事故预防扎实有效。坚持每年开展重点行业隐患排查治理和专项整治,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有效预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全市连续20多年未发生重大以上事故。“十一五”期间我市实现了安全生产控制目标。
5.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持续加强。大张旗鼓开展以“安全生产月”、“安康杯”为载体的宣传活动,大力组织各类人员参加安全生产培训,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大大提高。
6.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一是事故总量大幅下降。2010年发生各类事故死亡人数115人,与2005相比下降17.73%。二是较大以上事故明显减少。与2005年相比,2010年发生较大以上事故1起、死亡3人,同比分别下降75%和81%。三是重点行业和领域得到较好治理。2005年-2010年,工矿商贸企业、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建筑企业、火灾治理成效突出,事故量持续加速下降,为全市事故总量的减少起到决定性作用。2010年,工矿商贸企业事故死亡23人,比2005年减少12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91人,比2005年减少6人;2010年非煤矿山末发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2005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死亡6人。2010年建筑企业事故死亡6人,比2005年减少1人;四是安全生产总体水平有所提高。2010年亿元GDP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为0.20,与2005年相比,下降56.5%。工矿商贸10万人死亡率为与2005年相比,下降47.9%。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2.39,2.87,与2005年相比,下降43.1%。但是,由于受经济转型、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受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生产基础仍比较薄弱,保障体制和机制还不健全等因素的制约,我市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二)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我市的安全生产突出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或不落实,“三违”现象较突出。
2.企业安全投入不足,历史欠账较多,安全设施设备落后。
3.行业安全管理不到位,企业没有严格执行行业安全规程和标准,存在违规生产。
4.安全生产监管体系还不够完善,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手段比较落后,监管、监察缺乏权威性和有效性,监管执法队伍与经济快速发展不匹配,生产领域的安全隐患、违法行为有相当部分没被发现或没有受到处罚。
5.道路交通方面,由于机动车辆大幅度增加,机动车驾驶员增长过多,道路存在隐患,市民交通安全淡薄以及交通安全监管存在不足等因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三)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产生问题的原因
除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化、职工队伍的变化、历史遗留问题的显现等原因外,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一些地方、部门和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存在重经济、轻安全的倾向,安全生产未能真正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安全生产基础相对薄弱。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改变,长期投入不足,导致在安全生产方面累积欠账严重。三是一些企业无视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存在违法违规生产现象。四是随着劳动用工制度的变化,不少职工缺少岗前安全教育和培训,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企业大量使用未经安全培训的农民工、临时工,加大了安全生产工作的压力。五是安全生产执法监督不够到位,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六是科技支撑力量不足。现有安全生产科技支撑能力,不能满足安全生产工作需要,适合我市的安全生产科技成果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推广和应用。六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有待加强。部门联动,反应快速的联动应急机制尚未建立,应急救援设施和器材馈乏,应急救援预案针对性欠缺,难以适应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安全保障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