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目标是底线,必须确保完成;工作目标是我省在“十二五”时期创造一个高于过去、高于西部、高于全国的“贵州速度”,缩小与全国差距的现实要求,必须全力争取实现。为此,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千方百计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一是全力抓好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投资。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加快推进工业、交通、水利、城镇基础设施、房地产等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完成工业投资3000亿元、交通建设投资843亿元、水利建设投资170亿元、城镇基础设施投资680亿元、房地产投资1000亿元以上,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650亿元。切实加强对重大项目建设的领导、协调和服务,进一步强化督查和考核工作机制,确保新开工项目按期开工、续建项目加快进度、收尾项目按期竣工交付使用。全省预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056个,其中新开工项目343个,收尾项目104个,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800亿元以上。二是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积极争取国家更多资金支持,统筹安排地方财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项目建设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拉动作用,采取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努力扩大投资规模;加强政银企合作,深化建设项目银企合作机制,努力争取国家扩大信贷规模;巩固和扩大各类债务融资,推广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拓展私募股权融资规模,建立健全股权投资基金服务中心,打造项目融资储备库,力争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实现新突破;认真落实国家和省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破除投资壁垒,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扩大民间投资规模;积极探索创新融资方式,鼓励境内外投资者到我省设立投资公司,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我省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建设和产业整合。三是强化项目用地保障和节约集约利用。积极争取我省重点工程项目更多地使用国家土地计划指标;大力开展低丘缓坡建设用地整治试点,加大农村土地确权、流转、改革力度,规范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约集约用地,全力清理闲置土地,盘活土地存量资源,深入实施“工业梯田”工程,提高园区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抑制土地粗放利用和浪费。四是加强项目管理。严格执行建设程序,加强对项目的全过程管理,进一步落实好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切实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保障。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监管,严格控制工程投资概预算,加大项目审计和稽察力度,强化对资金使用的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和发挥效益。五是抓好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加大项目谋划力度,加强项目库建设。加大前期工作经费投入,充实前期工作力量,改进前期工作方法,进一步规范和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加快推进前期工作进度,建立健全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项目建设良性机制。
第二,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一是以工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加快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发展。深入实施全省产业园区发展规划,抓紧编制和实施一批重点产业园区规划,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管理和配套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和项目向园区聚集,加快培育一批百亿级、千亿级产业园区,创建8个以上国家级和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力争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左右,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加快重点产业发展,着力推进桐梓电厂、福泉电厂和沙沱水电站等一批电源项目建设,加快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建设,积极开展核电项目前期工作,新增投产电力装机392万千瓦;按照“煤电化、煤电磷、煤电铝、煤钢电一体化”思路要求,加快煤矿资源整合和大矿建设力度,积极推进盘县响水、织金肥田、水城发耳等一批大型煤矿建设,原煤产量达到1.7亿吨,重点推进首钢水钢结构调整异地建设和首钢贵阳钢厂搬迁、遵义务正道煤电铝一体化基地、织金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开磷集团精细磷化工等资源深加工项目建设;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加快推进中煤盘江煤矿机械成套装备、詹阳重工异地搬迁扩能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特色轻工业发展,做强做优贵烟品牌,提高中高档烟比例和单箱利税水平,实施茅台酒“十二五”新增2万千升技改工程,规模以上白酒产量达到32万千升,加快发展民族医药、特色食品、旅游商品等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完善电煤电力调节运行机制,强化电力生产和供应调度,发电量超过1300亿千瓦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二是把推动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重点,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以推进综合性生产服务业集聚区、现代物流园、软件及服务外包园、科技创意产业园、新型专业市场、文化旅游综合体等服务业集聚区发展为抓手,促进服务业与工业化、城镇化融合互动。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加快发展,推进多彩贵州城等十大重点旅游工程和全国最佳避暑度假基地等七大度假基地建设,力争新增3— 5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推动建设一批特色健康旅游、工业旅游、休闲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等旅游产品,办好全省第七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25%以上。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大力实施文化产业“六个一批”工程,积极推进“十大文化产业园”、“十大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加快贵州文化广场(贵州文化演艺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举办好“两赛一会”、首届中国(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产业交易博览会等重大文化会展赛事活动。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重要工业品、大宗矿产品、农产品等重点领域现代物流发展,加快贵州物流新城、毕节远航物流园区、东太农产品物流园等物流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新建和改造提升一批专业商品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继续推进实施“引金入黔”工程,引进两家以上境外银行和省外一批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落户我省,加快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大力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和融资担保公司,加快推进贵阳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大力发展科技、会展、广告、咨询、法律服务等服务业,积极发展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积极发展住宿、餐饮、养老、家政和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进一步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三是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强化环境保护和治理。实施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加强节能减排监管和督促检查,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管理,淘汰落后产能689.6万吨,大力实施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改造、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等重点工程,力争实施10个以上重大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抓好列入国家“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企业的节能管理,全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3%;完善县城以上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加快重点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全面推进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保证污染治理设施稳定运行,加快产业园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园区污水零排放和废弃物集中统一处理,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年度目标任务;抓好贵阳市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企业建设,力争将六盘水列入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加强中心城市和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污染防治,加大对乌江、赤水河、北盘江等流域和铜仁、毕节等地锰、汞、铅、锌污染区域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力度,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序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