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市防洪及水系整治。依据淮河流域防洪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完成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六安等7个市及所辖重要园区和阜南、颍上、凤台、寿县、怀远、五河、凤阳、天长、涡阳、蒙城等防洪任务较重县城的防洪排涝工程建设,着力提高城镇防洪排涝标准。开展城市水系整治与水环境保护。
(四)防旱减灾与应急抗旱。在加强水资源需求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优化水资源配置的基础上,重点实施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和旱情监测预警系统、抗旱指挥调度系统、抗旱服务体系、抗旱管理体系建设,提升抗旱减灾的整体能力和综合管理水平。强化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科学开发空中云水资源。
(五)骨干水源与城乡供水。依托已建的巢湖凤凰颈引江、驷马山引江、淠史杭灌区等工程,构建以长江、淠史杭-驷马山、淮河为横,以引江济淮、淮水北调、引淮入亳为纵的“三横三纵”骨干输水线路格局,辅以其他水源和调配网络建设。同时,兼顾航运发展需要。
1.调水工程。以驷马山引江补淮和淠河总干渠为近期补充水源,以引江济淮为远期水源,藉助淮水北调、淮南引淠、引淮济阜、引芡济蚌、引淮入亳等5项工程,解决沿淮淮北、皖东地区干旱缺水问题。
(1)引江济淮工程。该工程供水范围为我省沿淮淮北地区以及河南部分地区,兼顾江淮分水岭地区用水需求,我省境内供水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涉及合肥、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滁州、六安、芜湖、安庆等11个市的29个县(市、区)。输水线路长约300公里,引江入巢湖每秒400立方米,出巢湖每秒330立方米,规划到2020年、2030年年均调水量约19、25亿立方米。
(2)驷马山引江补淮工程。利用驷马山工程引江输水线路,经定远县江巷水库至淮南和蚌埠市,总长229公里。通过新开输水干渠和兴建滁河四级站、江巷水库等措施,年均调水5-6亿立方米,是合肥、淮南、蚌埠等3市和引水线路沿途及沿淮地区部分城镇重要后备水源。
(3)淮水北调工程。淮水北调以淮北、宿州市工业供水为主,兼有生态和农业灌溉补水之利。工程近期水源为淮河干流及香涧湖水系过境退水和南水北调东线分配至我省的水量。输水线路全长266公里(含黄桥闸上至萧县支线41公里)。工程抽淮流量每秒50立方米,近期年均调水2.6亿立方米,远期年均调水增加至5-6亿立方米,基本满足淮北、宿州市工业和城镇发展用水要求。
(4)引淮济阜等4个调水工程。为缓解淮南、阜阳、蚌埠、亳州等城市的缺水压力,拟建淮南引淠、引淮济阜、引芡济蚌、引淮入亳等跨区域调水工程。
淮南引淠工程以淠河干渠为水源,利用渠道输水至寿县大井水库后通过管道调至淮南市山南新区,管道线路长44公里,日取水规模为25万吨,年取水量0.8亿立方米。
引淮济阜工程水源为淮河干流,在南照集通过管道调水至阜阳,管道线路长40公里,设计日取水规模为40万吨,其中一期工程为15万吨,年取水量0.55亿立方米。
引芡济蚌工程以淮河北岸的芡河洼地为水源,通过管道穿越淮河至蚌埠,管道线路长20公里,设计日取水规模为15万吨,年取水量0.55亿立方米。
引淮入亳工程水源为茨淮新河和淮河干流,通过疏浚河道、大沟和兴建管道调水至亳州,线路长约120公里,设计日取水规模为40万吨,年取水量1.5亿立方米。
上述调水工程中,引江济淮、驷马山引江补淮、淮南引淠工程水源可靠;淮水北调、引淮济阜、引芡济蚌、引淮入亳4个调水工程的水源受淮河干流来水丰枯影响较大,远期须依靠引江济淮以保障水源和扩大调水规模。
各项引水工程的规模、引水线路和建设方案,将根据区域水资源配置和需求、水污染治理等情况,在前期工作中进一步分析论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