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着力培育慈善公益组织。
1.鼓励支持慈善组织发展。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简化登记程序,放宽备案制度,加大培育指导力度,推动慈善组织快速健康发展。扩大慈善超市和经常性社会捐助站(点)覆盖范围,为全民慈善提供便利和相关服务。
2.加快慈善组织孵化基地建设。制定慈善组织孵化培育方案,将慈善园区作为慈善组织的孵化基地,充分发挥慈善园区配置慈善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慈善组织公平、有序竞争。
3.加强慈善组织监管。规范慈善组织发展,健全以组织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政府管理、社会监督和慈善组织自律相结合的综合监管机制,增强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和透明度。
(五)加大弱势群体救助力度。
1.捆绑资金救助。整合和捆绑各类慈善资金、慈善园区各类企业捐赠的善款善物,统一计划、统一分配、统一管理、统一捐赠给专门慈善组织,全部用于困难群众救助,确保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2.引进项目救助。积极引进区内外和境外慈善项目,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向贫困山区、中部干旱带、生态移民区倾斜,让慈善项目充分发挥最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3.扩大就业救助。积极探索兴办慈善园区与扩大弱势群体就业相结合的新模式,通过政策创新引导,大量吸纳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和弱势群体实现就业、创业,实现“输血慈善”向“造血慈善”转变。
(六)深入开展慈善城市创建。
1.启动慈善城市创建。在全国率先启动慈善城市创建活动,围绕国家制订的慈善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科学制定自治区慈善城市创建规划方案、评估标准、具体办法,将慈善城市创建工作纳入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行业评比指标体系,统一部署,统一考评。
2.丰富慈善城市创建内容。拓展慈善城市创建领域,丰富创建形式,深化创建内容,广泛开展扶贫助残、扶老济弱、邻里互助、爱心助学、志愿者服务等系列慈善活动,逐步实现慈善城市创建活动全覆盖。在贫困地区建设一批慈善广场、慈善社区、慈善医院、慈善创业街等;各种善款建设的建筑物和公益慈善设施明确标识;在基层单位开展“慈善人物”、“慈善之星”争创活动,扩大慈善城市创建实效。
(七)加强慈善人才队伍建设。
1.培养造就一批人才。制定慈善事业发展人才规划,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大型慈善组织,加快培养一批急需的理论研究人才、高级管理人才、项目运作人才、专业服务人才、宣传推广人才等,打造“黄河善谷”建设的骨干力量和精英团队。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