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有激励有约束的内部运行机制、多元办医的外部竞争机制,推动公立医院提高服务效率和运转效能。加强和改善对公立医院的治理,初步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提高公立医院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完善医务人员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创造良好职业发展条件和执业环境,推进医师多点执业,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完善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完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制度,加强医疗机、医务人员、医疗技术等医疗服务要素准入管理。继续推行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管理。加强医院药事管理,大力推进合理用药。建立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标准体系,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加强护理管理,改善护理模式,进一步推进各级各类医院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大力推动无偿献血,规范临床用血管理,提高医疗机构合理用血水平,保障血液安全。进一步加强戒毒医疗服务工作。
建立健全医疗服务监管体系,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监管制度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开展医院等级评审和评价工作。加强平安医院建设,完善投诉管理,推进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和医疗责任保险,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继续推进预约诊疗等便民措施,提高医疗服务利用效率。简化就诊程序,方便群众就医。加大对医疗机构运行状况的监管力度,加强对人体器官移植的监管。严格医疗广告的审批和监管。加强医师定期考核管理,规范医疗执业行为。
(六)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落实《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0〕32号)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支持甘肃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国中医药办发〔2010〕41号),进一步研究制定扶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形成各部门、全社会共同关心扶持中医药发展的新局面。建成全国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示范省。建成1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4个区域中医药服务中心,继续加强市州、县市区中医医院建设。全面强化综合医院和基层中医药工作,中医药服务基本满足城乡居民需求。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机构成立中医科,卫生监督所成立中医药监督科,科学制定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动中医药健康教育与科普宣传。建成20个左右国家级、100个省级、200个市级和300个县级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平均每个市州建成5个有中医药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平均每个县市区建成10个有中医药特色的乡镇卫生院。在现有1.7万人中医药队伍的基础上,新增1.5万名中医药人员。建成定西、陇南2个全国道地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支持中医药科研项目研究取得新突破。支持民族地区卫生和陇药产业发展。把对地产药材、制剂的使用情况纳入等级医院评审复核。大输液和中药材要逐步做到以本省产为主,实现院内制剂全覆盖。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统一的卫生管理新体制。
各级政府加强对卫生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和任务,坚持卫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将过于分散的卫生管理职能进行整合,探索实行医疗、医保、医药相统筹的大部门体制,加强统筹协调,提高行政效率。实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行政管理的统一。强化区域卫生规划的权威性,资源配置要以规划为依据,整合相关卫生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更好地为群众健康服务。
(二)坚持深化医改,建立高效规范的服务运行机制。
以政府为主导,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完善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城乡医疗卫生资源结构。公共卫生机构和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工资水平和经费标准,加强绩效考核,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转变公立医院的运行机制,完善经济政策,理顺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改革医药费用支付方式,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加强对医疗机构的财务监管。推进以岗位聘用为核心的人事制度,完善医务人员职称评定制度,建立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符合医疗领域特点的分配激励机制,合理确定并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薪酬水平,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三)加大投入力度,建立稳定的卫生经费保障机制。
强化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要保证配套资金和各项补助经费足额及时到位。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使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优化卫生投入方向和支出结构。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卫生投入责任,形成职责明确、分级负担、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各级政府把卫生事业作为财政支持的重点领域,把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和中医药事业发展作为公共财政安排的优先领域。新增政府卫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基本医疗保障。加大对公立医院改革、基本药物制度建设的经常性投入,完善公立医院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补偿政策,实现资源有效利用。探索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直接补助需方等多种形式的政府卫生投入方式,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机制转变和效率提高。加强对政府卫生投入的管理监督。
(四)实施人才规划,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大力推进卫生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强化高层次人才的带动效应,全面实施领军人才工程,注重医疗卫生、公共卫生、中医药以及卫生管理人才培养。“十二五”期间,争取派出2000名医生赴国外进修,招聘2000名硕士研究生,引进200名博士研究生。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健全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人员在岗培训制度。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推进乡村一体化,多渠道加大对乡村医生的补助力度,解决乡村医生待遇问题。“十二五”期间,实现1000个无医无药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卫生人才向基层流动。建立统筹协调的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成立甘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扩大医学本科生招生规模。完善卫生人才评价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加大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着力实施卫生人才发展重大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