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科技教育稳步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加大。5年累计获得各类科学技术奖384项。重离子治疗肿瘤临床前研究取得进展。设立了甘肃省黎秀芳护理科技奖。开展了“健康中国2020”甘肃战略研究。实施了农村卫生人员学历教育和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项目。拓宽卫生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建立国(境)外人才培养基地。大力实施领军人才工程。建立了300多人的高层次卫生人才库。启动了12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建设项目。出台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标准。为乡镇卫生院招录9500名医学类大学毕业生和340名执业医师。城乡对口支援制度逐步健全,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5年累计抽调6380名城市医生到农村服务。
--医疗服务监管得到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不断加强各级公立医院监管,实施“22项核心制度”①,逐步建立医院分级分工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和以“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主题的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成立了12个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加强全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在全省开展“医德医风建设先进个人”和“全省医德医风建设标兵”评选活动,推出了一批卫生行业先进典型,塑造了卫生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加强卫生行业文化建设,创编了《百合花开》、《皇甫谧》、《黎秀芳》等文艺作品,为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① 22项核心制度:建立医德医风考核制度;建立定期观看警示教育片制度;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建立医疗事故月分析会制度;强化院长、科主任、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制度;建立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制度;建立处方权管理制度;建立“四个排队”制度;建立综合医院中医工作制度;加强落实院务、政务公开制度;建立医学检验、影像检查结果共享制度;建立全省统一门诊病历制度;建立全省医疗机构分级分工制度;建立专业技术人员定期进修制度;建立创建“百姓放心医院”制度;建立关键岗位轮岗制度;建立预约看病制度;建立医学健康咨询制度;建立卫生监督机构对医疗机构医德医风和医疗质量的监督检查制度;建立医务人员执业记录备案制度;建立护士人事代理制度;建立重点工作月通报制度。
二、“十二五”时期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为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生,为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十二五”时期卫生事业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挑战。
--疾病流行模式发生转变,疾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老龄化的发展,社会转型加速,生活方式迅速变化,疾病传播速度加快,疾病负担日趋加重。重大传染病、重点地方病、职业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任务艰巨。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对健康构成新的威胁。新发传染病、输入性疾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形势不容乐观。
--医改进入攻坚阶段,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院改革等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统筹协调各方利益难度越来越大。区域卫生规划和卫生资源配置缺乏刚性约束,卫生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部门所有、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短期内难以打破。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有待提高,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卫生资源配置不平衡,卫生人力资源发展滞后。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卫生事业发展不协调。优质卫生资源多数集中在城市,城市卫生资源多数集中在大型医院。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卫生事业发展滞后。卫生人力资源总量不足与结构不合理并存。各医学学科领军人才缺乏,人才队伍建设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医学教育资源不足,人才短缺成为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
--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不够。部分地方和部门对中医药工作认识不到位,没有真正做到“中西医并重”。中医药文化和中药材大省的优势还没有完全发挥,“简、便、验、廉”的中医药特色优势没有用足用活。中医药事业总体投入不足,基础薄弱,发展相对缓慢。服务体系还不完善,科教兴业意识不强。优秀临床人才和管理人才缺乏,技术人才队伍素质亟待提高。中医药科研工作相对薄弱。
三、“十二五”时期卫生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统领,坚持医药卫生事业的公益性。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四抓三支撑”总体思路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从省情出发,用尽可能低的费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基础的医疗问题,走有中医特色的甘肃医改之路,推动全省卫生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民健康。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立足省情,向全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树立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观念,促进人民群众健康。
--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共同推进。强化政府责任,维护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坚持突出重点,做到统筹兼顾。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促进卫生事业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协调发展。增强卫生发展的整体性和均衡性。突出基层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