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行动态管理。完善定期审核制度,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家庭和农村五保供养人员及时纳入保障范围,不符合条件的及时退出,家庭经济状况发生变化的及时增发或减发,切实做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
(三)及时发放资金。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资金按月发放,由代办银行直接划入保障对象账户。
五、资金筹措
(一)城市低保。共需保障资金24.5亿元,其中:中央补助16.3亿元,省级财政安排5.7亿元,市县财政配套2.5亿元。
(二)农村低保。共需保障资金35.3亿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27亿元,省级财政安排7.9亿元,市县财政配套0.4亿元。
(三)农村五保供养。共需省级补助资金2.3亿元。
六、工作进度
2012年4月底前全面完成。
七、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配合,确保为民办实事任务的圆满完成。民政、财政部门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公安、人社、建设、银行、证券、保险、工商、税务、住房公积金等部门和单位要配合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认定工作,根据民政部门的要求提供户籍、机动车、就业、保险、住房、存款、证券、个体经营、纳税、公积金等方面的信息;各级代办金融机构要按照规定将保障资金及时、安全发放到户。
(二)严格工作程序,确保办实事任务的质量和效果。办实事任务涉及范围广、程序多、时间紧、任务重。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保主保重的原则,将农村低保补助资金重点向一、二类保障对象倾斜,确保其补助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四类保障对象(2010年、2011年新增人员)补助水平2012年不再提高。要坚决杜绝出现因扶贫标准提高而盲目扩大保障范围的问题。对擅自增加保障人数的市县,省级财政不予补助,其保障资金由市县财政自行负担。各级民政部门要按照新的城乡低保标准,及时开展家庭收入核算,严格落实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和三榜公示制度,合理确定补差水平,切实做到工作程序规范、保障对象准确、补差确定合理、档案资料齐全,确保2012年4月底前全面完成已保对象的年度审核、新入保对象的审核审批工作及补助资金的发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