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心理健康咨询与干预工作进一步完善,中小学生每学期接受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不少于7课时,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不断提升,卫生防病和自我保健能力、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明显提高。
--学校卫生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重点推进,医教结合不断深化,以学校卫生保健机构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为核心的管理工作体系逐步完善,学生常见病、传染病防治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全面加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率维持在低水平。
--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完善,学校体育和卫生设施建设达省以上标准,公共体育和卫生设施条件达规定要求。
三、重点任务
(一)健康素养提升行动
1.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力度。把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师资、课时、教材、教具、活动等落实到位;高校、中等专业学校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或讲座,开展各类健康教育活动。
2.推进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以创建健康促进学校为抓手,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整体推进学校健康促进工作,全面提升学生健康素养。到2015年,全省健康促进金牌学校、银牌学校和铜牌学校达中小学总数的50%左右。
3.实施学生健康素养评价制度。研究制定学生健康素养评价办法,定期组织开展评价,逐步完善激励反馈机制。
4.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发布公益广告,免费向村居社区和学校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开展“全民健身大讲堂环省行”活动,提高全社会对科学合理膳食、参加健身活动、养成健康行为习惯对学生成长成才重要性的认识。
(二)体育活动推进行动
1.提高学校体育课程实施质量。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足上好体育课,鼓励高中及以上学校开设相关选修课。紧密结合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深化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改革,保证教学质量,形成学校特色。
2.开展学校阳光体育运动。严格执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保证学生每天在校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开展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健身的良好习惯。
3.保证学生体育运动强度。积极开发、优先选择有氧耐力、力量、速度等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体育项目作为体育教学、课外活动和体育竞赛的内容,不断增进学生体质。
4.组织课余训练和竞赛活动。坚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进一步加强学生课余体育训练,组织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形成大中小学相互衔接的学校体育训练和竞赛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