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有关工作的意见

  (二)加强精细化监测预报能力建设。完善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系统,提高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和各种气象观测资料的综合应用能力。加强短时临近、短期、中期和长期气象预报系统建设,开展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关键技术攻关,提高中小尺度突发灾害性天气的精细化预报预警水平。完善中短期天气预报业务平台,研究极端气候事件的预测方法,开展极端气候事件的监测预测。完善大型活动和节假日天气会商等机制,加强影响本市天气系统气象监测预报能力建设。加快推进高性能计算和海量存储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物联网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提高多种资料融合处理和智能分析能力。

  (三)加强气象灾害影响风险评估。各区县政府要组织做好气象灾害及次生、衍生灾害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工作,全面查清本地区发生的灾害种类、频次、强度和造成的损失等情况,建立以社区、乡村为单元的气象灾害调查收集网络,组织开展基础设施、建筑物等抵御气象灾害能力普查。由市气象局牵头,会同市有关部门完善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编制暴雨(雪)、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等分灾种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及防御方案,切实提高气象灾害风险评估能力。规划、发展改革等部门应当在城乡规划编制和重大工程项目、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建设前,按照有关法律和相关规定,积极配合气象部门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充分考虑气象风险因素,避免、减轻气象灾害的影响。

  三、提升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能力

  (一)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市应急办负责组织制定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明确预警信息发布管理体制、原则,预警信息制作与发布权限、流程、渠道和工作机制。由市应急办会同市相关部门完善天气实况快速播发机制,健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紧急发布制度,对于暴雨(雪)等气象灾害红色预警以及局地暴雨、大风(沙尘暴)、雷电、冰雹等突发性气象灾害预警,要减少审批环节,建立快速发布的“绿色通道”,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各种手段和渠道第一时间无偿向社会公众发布。

  (二)加快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统筹规划建设本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加强市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结合延庆等远郊山区县气候特点和实际情况,搭建市和区县两级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形成以市级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为主体,区域分中心为依托的预警信息发布体系。进一步整合市有关部门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和手段,提高预警信息发布的权威性、规范性和时效性。强化信息安全保障,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实现预警信息分灾种、分区域、分群体、分时段发布。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